白宮強烈反對穆迪調降美國信用評級

信評震撼彈:美國痛失最後一個AAA,白宮為何大聲說「不」?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近日投下一顆震撼彈,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的AAA下調一級至AA1。 這個決定不僅讓美國在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中徹底告別AAA頂級行列,更引發了白宮的強烈反彈,一場圍繞著國家財政健康與評級機構獨立性的爭論就此展開。

這次降級的理由何在?

穆迪在聲明中明確指出,調降評級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國龐大且不斷上升的聯邦債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美國聯邦債務佔GDP的比重已達到98%,而穆迪預測,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攀升至約134%。 穆迪認為,儘管美國在經濟和金融方面擁有顯著優勢,但這些優勢已不足以完全抵消其財政指標的持續惡化。 此外,歷屆美國政府和國會未能就扭轉年度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利息成本達成共識,也是穆迪考量的重要因素。 簡而言之,在穆迪看來,美國的「錢包」越來越重,而「開源節流」的行動卻不夠力。

白宮的怒火與質疑

對於穆迪的降級決定,白宮表達了強烈的不滿。白宮通訊主任張振熙(Steven Cheung)公開駁斥穆迪的分析,甚至點名批評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稱其為總統特朗普的政治對手,並表示「沒人會認真看待他的分析」。 這種直接針對評級機構及其分析師的措辭,在過往的白宮回應中並不常見,凸顯了此次事件的敏感性。

白宮的批評不僅僅是情緒上的反彈,其中也夾雜著對評級機構客觀性的質疑。白宮認為,穆迪的決定可能受到政治動機的影響。同時,前白宮高級經濟顧問史蒂芬・摩爾(Stephen Moore)也發聲批評穆迪的決定「荒謬可笑」,他直言:「如果美國國債都不是三A資產,那還有什麼是?」 這句話點出了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元又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債長期以來被視為最安全的資產之一,其風險真的已經高到需要被降級的地步嗎?

降級的潛在影響:市場波動與借貸成本

信貸評級是投資者評估政府和企業借貸風險的重要參考。 評級的下調通常意味著借貸風險的增加,進而可能導致借貸成本上升。 穆迪降級消息公布後,美國國債孳息率應聲上升,分析師普遍預計下周一市場開盤後將出現波動。

對美國政府而言,借貸成本的上升意味著其為龐大債務支付的利息將更多,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同時,借貸成本的提高也可能影響到企業和個人的借貸行為,進而對整體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Infrastructure Capital Advisors執行長Jay Hatfield表示,「此時市場極度脆弱,這消息勢必引發反應。」

然而,也有一些分析認為,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以及美國國債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核心作用,穆迪的降級不太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市場恐慌。過去標普和惠譽降級時,市場也曾出現短期波動,但並未導致長期的混亂。

財政困境的縮影:減稅與開支的博弈

穆迪的降級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美國長期以來財政狀況的警示。自特朗普政府於2017年推出大規模減稅法案以來,美國的財政赤字持續擴大。 儘管特朗普政府多次表示要平衡預算,但實際行動並未能有效扭轉這一趨勢。 近期特朗普極力推動延長其減稅法案的努力,也因共和黨內部的分歧而遭遇挫折。

民主黨方面,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認為,穆迪的降級是特朗普與共和黨人應當警醒的警鐘。 這也反映了美國國內圍繞財政政策的深刻分歧:如何在減稅、增加開支(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福利)以及控制債務之間取得平衡,是擺在美國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除了國內因素,全球經濟形勢也為美國的財政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隨著特朗普政府近期對多國加徵關稅,市場已開始擔憂價格壓力和經濟放緩的風險,這也可能對美國的財政收入產生影響。

評級機構的角色與爭議

此次穆迪降級引發的爭議,再次將評級機構的角色推向了風口浪尖。評級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其職責是對國家或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為投資者提供參考。然而,它們的評級結果往往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其獨立性、客觀性以及評級方法的準確性時常受到質疑。

白宮直接點名批評穆迪的經濟學家,更是將這場爭議推向了個人層面。這種做法雖然表達了白宮的強烈不滿,但也可能被視為對評級機構獨立性的干擾。如何平衡政府表達意見的權利與維護評級機構的獨立性,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穆迪對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無疑是給美國敲響了一記警鐘。它提醒著美國必須認真面對其日益嚴峻的財政挑戰。儘管白宮對此表示不滿,但穆迪提出的問題——持續增長的債務和未能達成共識的財政政策——卻是真實存在的。

展望未來,美國需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控制債務增長,這可能包括調整稅收政策、控制政府開支等。同時,政治家們也需要跨越黨派分歧,就財政問題達成共識。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也蘊含著優化財政結構、提升國家財政健康度的機遇。

對於全球市場而言,密切關注美國的財政政策走向以及評級機構的後續評估至關重要。儘管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但美國經濟的強韌性以及美元的特殊地位,依然是支撐其信用的重要基石。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遇,將是擺在美國及全球經濟參與者面前的共同課題。

令人回味的結語

穆迪的降級,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美國光鮮外表下潛藏的財政隱憂。白宮的駁斥,則是一聲呐喊,既表達了不滿,也或許反映了對自身財政狀況的某種無奈。這場由信評引發的風波,不僅是國際財經領域的一則新聞,更是對國家財政健康與未來可持續性的一次深刻反思。在美元依然強勢的今天,如何避免「大而不能倒」的迷思,真正走上一條健康的財政之路,美國的故事,仍在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