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大規模裁撤美國之音員工風波

震盪!美國之音大裁員,揭開政府媒體角力的黑幕

引人入勝的序曲:當「美國聲音」遭遇政治風暴

想像一下,一個成立超過八十年的機構,其使命是向世界傳遞自由民主的聲音,卻在轉瞬間面臨數百名員工被解僱的困境。這不是小說情節,而是川普政府時期,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 VOA)真實上演的一幕。這起大規模裁員事件,不僅引發媒體界的震撼,更揭示了政府與其資助媒體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政治力量如何試圖影響新聞獨立性的深層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剖析其背後的政治動機與潛在影響,並思考這對美國之音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風暴的起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川普政府對美國之音的不滿,並非突如其來。長期以來,川普及其盟友一直對美國之音的報導內容持批評態度,認為其未能充分展現「親美」立場,甚至稱其為「激進美國之音」(the voice of radical America)。 這種批評在川普政府後期達到了頂點,尤其是在由川普任命的美國全球媒體署(USAGM)執行長麥可·派克(Michael Pack)上任後,局勢更是急轉直下。

派克上任後,採取了一系列引發爭議的行動,包括試圖清除機構內的職業官員、對批評川普的報導進行審查,以及扣留國會撥款給附屬媒體機構的資金。 這些舉動被廣泛視為試圖將美國之音轉變為一個「親川普的政治操作工具」。 多位機構內部人士和法律專家都對派克的行為提出了強烈質疑,認為其違反了美國之音作為一個獨立新聞機構的使命。

裁員的浪潮:近六百名員工的未來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之音的大規模裁員事件發生了。據報導,近600名員工被解僱,其中大部分是合約記者和一些行政人員,佔美國之音總員工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這些被解僱的員工中,許多是來自專制國家的外籍記者,他們的移民身份與在美國之音的工作掛鉤,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面臨被驅逐出境的風險。 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這些記者往往冒著巨大的個人風險,為缺乏新聞自由的國家提供獨立報導。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大部分被解僱的員工是透過個人服務合約聘用,這使得他們比全職員工更容易被解僱。 川普政府給出的解僱理由是「政府的便利」(the government’s convenience)。 美國之音主任麥可·阿布拉莫維茨(Michael Abramowitz)在一封內部郵件中表示,對裁員感到「心碎」和「無法解釋」,並且不知道美國全球媒體署對此決定的理由。

法律的博弈:法院的介入與裁員的合法性

這次裁員事件引發了法律訴訟。 裁員發生時,儘管聯邦法院在先前曾做出裁決,要求政府保持美國之音的新聞節目,但裁員行動似乎仍在進行。 一個由美國之音記者、工會和非營利新聞倡導組織組成的聯盟提起了訴訟,尋求阻止裁員並恢復資金。 這些訴訟認為,川普政府關閉美國全球媒體署的舉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美國之音員工的權利。

法院的裁決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川普政府的行動。在2025年3月,一名聯邦法官阻止了川普政府解僱美國之音員工的努力,稱此舉是「典型的任意和反覆無常的決策」。 法官禁止美國全球媒體署進一步解僱或休假員工和承包商,並禁止關閉辦事處或要求海外員工返回美國。 此外,法院還禁止美國全球媒體署終止對其他廣播機構的資助。

然而,法律戰並未完全平息。據報導,2025年5月初,一家美國上訴法院推翻了聯邦法官要求川普政府恢復美國之音員工的決定。 這表明圍繞裁員和美國之音未來走向的法律鬥爭仍在持續。

政治的陰影:意識形態的衝突與新聞自由

這起事件不僅僅是勞資糾紛或行政調整,更是意識形態衝突的體現。川普及其支持者認為美國之音存在「左翼偏見」,未能有效傳播美國價值觀。 他們批評美國之音的報導「過於偏袒」前總統喬·拜登,以及關於白人特權、種族歧視和尋求庇護的跨性別移民的報導。 而美國之音及其支持者則強調其作為獨立新聞機構的使命,認為其提供 unbiased news in support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abroad。

這場爭論的核心在於,一個由政府資助的國際媒體機構,其角色應該是什麼?是政府的宣傳工具,還是獨立的新聞來源?批評者認為,川普政府試圖將美國之音變成前者的努力,是對新聞自由的威脅。 美國全球媒體署高級顧問、川普的盟友凱莉·雷克(Kari Lake)為裁員辯護,稱其是「調整機構規模」和「減少聯邦官僚機構」以符合政府優先事項的過程。 她甚至表示,將把親川普的美國第一新聞網(One America News Network, OANN)的內容納入美國之音的節目中。

影響與未來:美國之音的挑戰與機遇

美國之音大裁員事件對機構造成了嚴重衝擊。近600名經驗豐富的記者和員工被解僱,這無疑削弱了美國之音的報導能力,尤其是在那些新聞自由受限的地區。 此外,事件引發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影響美國之音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

然而,這場風暴也凸顯了美國之音在當前全球信息環境中的重要性。在虛假信息和國家宣傳日益猖獗的時代,一個提供獨立、準確新聞的平台至關重要。 美國之音的使命是為沒有自由媒體的國家提供新聞,這對促進信息流通和民主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事件也引發了對美國之音治理結構的討論。如何確保一個由政府資助的媒體機構能夠保持編輯獨立性,免受政治干預,是一個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未來的領導層和國會的監督將對美國之音的發展方向產生關鍵影響。儘管面臨挑戰,美國之音依然是向世界傳遞美國聲音的重要管道,其未來將在政治、法律和媒體環境的交織中不斷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