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永恆的安息之所,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課題。當我們為摯親選擇身後棲所時,除了考量環境清幽、交通便利等實際因素,更希望能找到一個符合心靈寄託的地方。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殯葬觀念逐漸轉變,環保永續的意識也日益提升,這促使骨灰安置所的設計與管理不斷創新,以回應時代的需求。
石門靈灰安置所的落成啟用,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個新選擇。它不僅提供現代化的安放空間,更獨具「無煙」特色,並擁有便捷的交通地理位置,為市民提供了更貼近現代生活方式的骨灰安置選項。
靜心之所:石門靈灰安置所的無煙概念
石門靈灰安置所最引人注目的特點,莫過於其「無煙」設計。這一創舉是因應當區居民的意見而實施的環保措施,旨在打造一個空氣清新、環境更為寧靜的追思空間。 在這裡,靈灰安置所範圍內全面禁止燃燒香燭祭品,並且不設任何相關設施。 對於習慣以燃燒香燭祭拜先人的市民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適應的新模式,食環署也特別提醒申請者注意此項規定。 然而,這種「無煙」模式也象徵著一種更環保、更潔淨的祭祀方式,符合現今社會對環保的重視。
選擇「無煙」安置所,意味著家屬在拜祭時需要考慮其他的追思方式,例如鮮花、水果等非燃燒祭品,或是選擇心靈上的默禱與緬懷。這或許能讓祭祀的焦點回歸到對先人的思念本身,而非形式上的繁瑣。這種環保的祭祀模式,也與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廣的綠色殯葬理念相符,鼓勵市民選擇撒灰或花園葬等方式。
便捷之利:港鐵站僅需八分鐘步程
除了環保的「無煙」特色,石門靈灰安置所在交通方面也展現出其優勢。根據資料顯示,從港鐵石門站步行至靈灰安置所,只需約八分鐘的路程。 相比於其他新建的靈灰安置所,例如哥連臣角新廈或和合石第六期,石門的交通可謂相當便利。 從港鐵柴灣站到哥連臣角新廈需要步行約17分鐘,而從港鐵粉嶺站到和合石第六期則需乘坐巴士或小巴,車程連步行約20分鐘。
便利的交通意味著家屬在春秋二祭或平日前往拜祭時,能夠更輕鬆便捷地抵達。這不僅減輕了交通上的負擔,也讓追思變得更加可行。然而,便利的交通也可能帶來人流聚集的問題,特別是在清明節和重陽節等重要節日。 區議員對此表示擔憂,並建議與警方商討人流管制及交通安排,以確保秩序和交通順暢。 這也提醒著相關部門在提供便利的同時,需要有周全的管理規劃。
多元選擇:可續期龕位滿足長遠需求
石門靈灰安置所今次編配的龕位採用的是可續期形式。 這意味著最初的安放期為20年,期滿後可以每10年續期一次,只要繳付當時的訂明費用即可繼續使用。 這種安排為家屬提供了更長遠的規劃彈性,也符合現代社會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考量。
本次推出的可續期龕位包括標準龕位和大型龕位。 標準龕位可安放至少一位先人,大型龕位則須安放至少三位先人。 申請人只能為同一位先人填寫一份申請表格,並選擇其中一個靈灰安置所進行申請。 收費方面,標準龕位首20年安放期費用為2400元,大型龕位則為3000元,續期費用為標準龕位1200元,大型龕位1500元。 這些不同類型和費用的龕位,為市民提供了多元的選擇,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家庭情況進行考量。
申請程序:網上與親身途徑並行
食環署為方便市民申請,提供了多種申請途徑。從5月19日起,市民可以透過食環署網站或墳場及火葬場服務平台進行網上申請或下載申請表格。 此外,市民也可以親身前往食環署港島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各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區民政諮詢中心索取申請表格,或經熱線以傳真方式索取。
食環署建議市民優先考慮網上申請,以避免郵遞延誤,並且能夠即時收到載有申請編號的確認電郵,方便日後追蹤。 對於曾經申請過火化服務,且資料無變動的申請人,網上申請更可享受自動批核的便捷服務。 中籤者也將會收到食環署的通知,並按指示辦理後續的編配及繳費手續。 攪珠和電腦隨機抽籤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舉行。
深思熟慮:選擇最適合的安息之地
石門靈灰安置所的推出,為市民提供了更多元的殯葬選擇。其「無煙」特色呼應了環保趨勢,而便利的交通則為家屬提供了便利。然而,在選擇時,市民仍需根據自身的信仰習俗、家庭需求以及對「無煙」環境的接受程度進行深思熟慮。
對於習慣燃燒香燭祭拜的家庭,或許需要考慮是否能夠適應「無煙」環境,或者選擇其他設有非禁香龕位的安置所。 而對於注重環保、追求簡約追思方式的家庭,石門靈灰安置所則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選擇。最終的決定,應是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後,為摯親選擇一個最能讓生者心安、逝者安詳的永恆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