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無奈與轉型:袁偉豪的演藝心聲
星光熠熠的演藝圈,外人看來光鮮亮麗,但箇中滋味,或許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能體會。近年來,視帝袁偉豪的出鏡率似乎不如以往,引發外界關注。他本人最近在受訪時,坦承近年在TVB的工作量確實有所減少,並透露了背後的一些情況與心聲。他更進一步表示,演員不只是做好本份,他對於幕後工作也深感興趣,流露出尋求轉型的念頭。這番話,不僅是一個演員對自身處境的剖析,也觸及了演藝圈中許多人可能面臨的共通課題。
當光環不再耀眼:演員的起伏人生
袁偉豪作為星、馬雙料視帝,曾是備受矚目的小生。然而,他近期在受訪時坦言,自2018、2019年《鐵探》之後,他的劇集產量基本上維持在一年一套,甚至從《法證先鋒V》開始變成一年半到兩年一套。 這種出鏡率的大幅減少,讓他感覺「被減產」。 他將此歸因於公司的安排,認為自己「條命係咁樣」,並指出每幾年都會有不同階段。 過去他拼搏時工作量多,公司將他擺到另一個位置,但當公司高層和格局轉變,當年找他工作的人也隨之離開,需要重新建立關係。
這番話語,道出了許多演員在演藝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公司的政策、高層的變動、戲劇製作的延遲,都可能影響到演員的工作機會。演員很多時候是被動的,只能依靠等待。 這種等待,不僅是對機會的期盼,也可能伴隨著對未來的 incertidumbre(不確定性)。
無關「伸出援手」:尋求角色的契合
面對工作量的減少,外界不免好奇是否有高層伸出援手。袁偉豪直言,一直以來都沒有。 他認為這並非「伸出援手」的問題,重點在於是否有適合他們的角色。 在他這個年齡、這個層面、這個狀態的演員,在公司或戲劇中還能有多少發揮空間,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段話深刻地反映出,對於成熟的演員而言,他們更渴望的是能夠遇到適合自己的、有挑戰性的角色,而非單純的工作機會。演員的價值不僅在於出鏡率,更在於能否透過角色展現演技、累積經驗、並獲得觀眾的認可。當適合的角色減少時,演員的失落感是可以理解的。
不只做本份:對幕後工作的嚮往
除了演員的工作,袁偉豪也展現了對幕後工作的濃厚興趣。他認為演員不只是做好本份,更希望能有機會參與幕後。這是一個重要的 signal(信號),表明他在思考更多元化的發展可能性。
演藝圈的生態不斷變化,單一的演員身份可能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許多演員在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後,會考慮向幕後發展,例如擔任監製、導演或參與製作。這不僅可以延續他們對演藝事業的熱情,也能開拓新的收入來源和發展空間。袁偉豪的這份心聲,或許代表著一種趨勢,也為面臨類似情況的演員提供了一種啟示。
突破困境:轉型與發展的契機
袁偉豪的經歷,是演藝圈現實的一個縮影。演員的職業生涯充滿變數,潮起潮落乃是常態。面對工作量的減少,與其被動等待,不如積極尋求轉型和發展的機會。對幕後工作的興趣,可能正是他突破困境的契機。
無論是繼續在幕前尋求突破,或是轉戰幕後開拓新天地,都需要勇氣和努力。袁偉豪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行業中,當面臨挑戰時,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探索新的可能性,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演員不只是銀幕上的光影,更是有血有肉、有思考、有追求的個體。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細心聆聽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