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肚痛3月 驚見罕見超厚病變

一名年約30歲的男子,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持續長達三個月的腹痛,直到症狀越發嚴重,才決定前往醫院接受檢查。令人驚訝的是,醫師診斷他罹患了一種罕見的疾病──瀰漫型膽囊腺肌增生症。這種病理狀況使得他的膽囊壁異常增厚,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在看到超音波影像時也深感震驚[1]。這個病例提醒我們,不應輕視持續性的腹痛症狀,必須認識其潛藏的嚴重性以及正確的診斷流程。

瀰漫型膽囊腺肌增生症:罕見且常被忽略的膽囊疾病

瀰漫型膽囊腺肌增生症屬於較罕見的良性膽囊病變,其主要特徵是膽囊壁整體肥厚,組織異常增生。患者往往出現慢性腹痛、消化不良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容易被誤認為一般的腸胃不適或其他常見消化道疾病。由於這病症罕見且病理表現模糊,初期多無法引起患者或醫療人員足夠重視,導致就醫延遲和診斷困難[1]。

該名30歲男士因長期忽略肚子疼痛,誤以為是工作壓力大或飲食問題,直到檢查發現膽囊壁明顯增厚,才驚覺事態嚴重。這反映出一般民眾對於慢性腹痛背後可能隱藏重大病變的認識不足,提醒公共衛生應加強早期篩檢及健康宣導。

慢性腹痛的多樣成因:從日常胃病到罕見病變

除了瀰漫型膽囊腺肌增生症這種罕見情況外,長期腹痛在成人中相當常見,其原因多元,舉凡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都是常見的病因[2][3]。其中:

– 慢性胃炎多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常用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副作用,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抽菸、過量飲酒)所致。其反覆的胃黏膜發炎可導致腹痛、噁心和食慾不振。
– 胃潰瘍患者則可能出現黑便、嘔血等嚴重警訊,如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癌前病變。
– 功能性消化不良則是指無明顯胃腸器質性病變,但仍頻繁有餐後脹氣、不適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另有其他罕見但嚴重的腹痛原因,像是某位34歲男子長年腹脹被誤診為便秘,實際是體內大量脂肪瘤及息肉造成腸阻塞,最後必須接受緊急手術切除多達2.5公斤的病變組織[4]。此類案例均強調,持續腹痛絕不可輕忽,及早尋求醫療評估非常重要。

早期發現與正確治療的關鍵

當腹痛超過三個月持續存在,不論年紀大小,都應提升警覺心,盡快接受包括超音波、電腦斷層(CT)、內視鏡等全面檢查,排除膽囊病變、胃潰瘍、潰瘍併發症甚至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1][4]。

在日常生活層面,保持規律三餐,防止暴飲暴食與油膩飲食,減少精神壓力,戒除菸酒習慣,有助於降低多種胃腸疾病的發生風險。若確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積極配合抗生素療程治療,則能有效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2]。

總結而言,這位30歲男子因患上瀰漫型膽囊腺肌增生症而引起長期腹痛的個案,提醒我們不能小看任何持續性身體不適。即便症狀看似輕微,也可能隱藏罕見且危及健康的病因。遇到慢性腹部不適時,應勇敢就醫,接受完整診斷,避免自行用藥或拖延病情。同時,強化公共健康教育與自我健康管理意識,是防止類似悲劇重演的關鍵路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護自己免於小病演變成大問題,守護身體健康長久。

資料來源:

[1] www.setn.com

[2] www.edh.tw

[3] www.cgmh.org.tw

[4] health.tvbs.com.tw

[5] www.163.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