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炳強:端午節設緊急監察中心保出行

端午佳節將至,空氣中瀰漫著粽葉的清香,也預告著一場人潮湧動的「小黃金周」即將到來。面對可能出現的出行高峰,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將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EMSC),確保市民及旅客的出行能夠順暢便利。這不僅是一項應急措施,更體現了特區政府在應對大型節假日人流壓力方面的周密部署與前瞻思維。

未雨綢繆:為何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

「緊急事故監察中心」這個名稱聽起來或許有些嚴肅,但其核心功能是在關鍵時刻發揮中樞神經的作用,協調各個部門,確保城市運作的穩定與安全。端午節雖然不像農曆新年或國慶黃金周那樣擁有超長的假期,但三天連假加上與內地疊加的假期效應,預計仍將吸引大量人流跨境流動或在本地旅遊觀光。根據香港01的報道,端午節(6月31日)與內地假期(當日至6月2日)相連,形成一個「小黃金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將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以迎接假期人流高峰,多個部門將加強協作,提升旅客體驗。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每逢大型節假日,各個出入境口岸、交通樞紐以及熱門景點都會面臨嚴峻的考驗。旅客增加帶來的通關壓力、交通擠塞、意外事故風險等,都需要政府部門高效協調應對。緊急事故監察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它能將涉及出入境、運輸、警務、消防等多個部門的力量整合起來,實現資訊共享、統一指揮,從而更快速、有效地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將會在端午節假期啟動,未來亦會在內地長假期時啟動,實時監測通關人流車流外,加強協調各區交通及旅客集中地。

緊急事故監察中心:政府的「智慧大腦」

那麼,這個緊急事故監察中心具體是如何運作的呢?我們可以將其想像成政府部門的「智慧大腦」。根據立法會於2010年一份關於天然災害應變計劃的文件,提到「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EMSC)會在嚴重天災發生時立即運作,與各緊急服務和支援部門的指揮及控制中心緊密聯繫,進行救援、善後及復原三個主要階段的工作。 雖然這份文件是針對天災,但其所描述的協調機制同樣適用於應對節假日人流高峰帶來的挑戰。

中心的關鍵功能包括:

  • 實時監測與資訊匯總: 中心會收集來自各個口岸、交通部門、警務單位等的實時數據,包括人流、車流、道路狀況、公共運輸營運情況等。這些數據會在中心內進行整合分析,形成全面的態勢感知。
  • 風險評估與預警: 基於實時數據和預測模型,中心能夠及時評估潛在的風險點,例如某個口岸預計將出現嚴重擠塞,或者某個交通路段可能發生事故。及時的風險評估有助於提前部署資源,避免問題擴大。
  • 跨部門協調與指令傳達: 當突發情況發生時,中心內的各部門代表可以立即進行協商,共同制定應對方案。中心的指揮系統能夠迅速將指令傳達到各個前線單位,確保行動的協調一致。
  • 資源調度與支援: 如果某個區域需要額外的警力、交通疏導人員或應急物資,中心可以協調各部門進行資源調度,提供必要的支援。
  • 資訊發布與公眾溝通: 在必要時,中心會負責向公眾發布最新的出行資訊、交通提示或應急指引,幫助市民和旅客合理安排行程,降低不便。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曾在社交網站發布影片,介紹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提及每年風季(7月到9月)當8號風球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時,保安局都會啟動中心全天候運作,中心內有各政府部門的代表協調應對。 這說明了該中心在應對各類緊急及特殊情況下的重要作用。

端午「小黃金周」的出行挑戰與應對

具體到今年的端午「小黃金周」,預計將面臨以下幾方面的出行挑戰:

  • 口岸通關壓力: 隨著兩地交流日益頻繁,節假日期間各個陸路、海路及空路口岸都將迎來出入境高峰。如何確保通關效率,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是首要任務。
  • 市內交通擠塞: 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傳統活動,將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賞,例如赤柱、沙田、大埔等地都是熱門地點。這將對周邊道路交通造成壓力。警方過去在端午節期間會在多處地點實施人群管理及特別交通措施,以疏導人流及車流。
  • 公共運輸負荷: 地鐵、巴士、渡輪等公共運輸工具將承載巨大的客流,如何增加班次、加強調度,確保運力充足,是運輸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 旅遊景點人潮管理: 熱門旅遊景點的人潮聚集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疏導措施,以保障遊客的安全和體驗。過往端午節期間,太平山頂、灣仔北及金紫荊廣場一帶都曾實施交通疏導措施。
  • 應急突發事件: 大型人流聚集期間,意外事故發生的機率也會相對增加,包括交通意外、人群踩踏風險、個人安全問題等,都需要快速響應和處理。

針對這些挑戰,緊急事故監察中心的啟動將有助於各部門 coordinated action。例如,中心可以實時監測各口岸的通關情況,一旦發現某個口岸壓力過大,可以協調其他口岸分流,或者增加人手,加快驗放速度。同時,中心也能掌握市內主要道路的交通狀況,及時發布交通信息,建議市民避開擠塞路段,或者調度警力進行現場指揮疏導。對於龍舟賽事等活動引起的人潮聚集,中心可以協調警方與活動主辦方合作,做好人群管理和應急預案。

未來的啟示:常態化運作的價值

這次端午節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不僅是應對一個特定假期的臨時措施,更具有長遠的意義。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中心日後亦會在內地長假期時啟動。 這意味著政府正逐步將應對節假日人流高峰的工作常態化、機制化。

將緊急事故監察中心的作用從應對自然災害擴展到涵蓋大型節假日的人流管理,體現了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的進步和創新。通過積累經驗、完善機制,未來的每一個黃金周、每一個大型活動,都能夠更加從容不迫地應對。這不僅能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也能向世界展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高效管理水平。

當然,要確保「出行便利」並非僅僅依靠一個中心就能實現。這需要廣大市民和旅客的配合,包括提前規劃行程、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規則和現場指引等。政府部門的努力與市民的配合相輔相成,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安全、順暢、愉快的節日出行環境。

端午節的龍舟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神,而城市的高效運作則承載著現代生活的品質。通過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香港正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讓市民和旅客都能在這個「小黃金周」裡,感受到節日的歡樂與出行的便利。

結語:為了每一次的從容出行

端午節的粽子香已經飄來,假期的腳步也越來越近。香港保安局啟動緊急事故監察中心,為即將到來的人流高峰做好準備。這一步棋,走得既穩妥又具有前瞻性。它不僅是對眼前挑戰的積極應對,更是對未來常態化管理的鋪墊。

政府部門的協作與科技手段的運用,如同為城市裝上了更靈敏的神經系統和更強大的「大腦」。在這個「智慧大腦」的指揮下,各個「肢體」——警務、運輸、入境等部門——能夠更加協調一致地行動。無論是口岸的快速通關,還是市區的交通疏導,抑或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都能因此變得更加高效和從容。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人流管理的複雜性決定了挑戰依然存在。公眾的理解與配合,媒體的準確報導與引導,以及各行業的協同努力,都是確保出行便利不可或缺的一環。

讓我們期待,在這個端午「小黃金周」,在緊急事故監察中心的運作下,香港的城市脈搏能夠保持順暢。也期待這套應急機制能夠不斷完善,在未來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能為廣大市民和旅客帶來從容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