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中歐攜手守護多邊貿易體制

在當今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浪潮中,一則來自中國財經領域的聲音引起廣泛關注: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強調,中歐應共同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這不僅是中國對外經貿立場的再次宣示,更在全球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為中歐關係乃至全球貿易秩序的未來,描繪了一幅合作共贏的藍圖。這番話語,如同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為國際社會點亮了一座共同維護穩定與繁榮的燈塔。

單邊主義的陰影籠罩

近年來,某些國家推行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如加徵「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嚴重衝擊。王文濤部長明確指出,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嚴重侵犯各國正當利益,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並對全球經濟秩序穩定構成嚴重衝擊。 這種行為被定性為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 面對這樣的挑戰,中方已採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同時,中方也表達了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分歧的意願,但也強調如果對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美國加徵關稅的舉動,不僅對中美雙方造成影響,更嚴重衝擊了國際貿易,對包括歐盟和弱勢國家在內的各方造成嚴重影響。 儘管美國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佔比約為13%,但其政策的溢出效應不容小覷。 這使得共同應對單邊主義挑戰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課題。

中歐攜手,維護多邊體制

在此關鍵時刻,中國與歐盟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上的共識顯得尤為重要。王文濤部長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的會談,凸顯了雙方在這一議題上的立場契合。雙方一致認為,在當前形勢下,中歐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堅持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將為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會談中,雙方達成了多項共識,包括反對美國加徵關稅的行為,並願同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一道,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歐方也明確表示,願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一道,共同保障全球貿易正常運行。 這顯示出中歐雙方在應對外部壓力、維護全球貿易秩序上的共同意願。

為了深化合作,中歐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准入相關問題,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雙方同意立即開展電動汽車價格承諾談判,並討論中歐汽車產業投資合作問題。 這被專家視為中歐汽車貿易談判有望破冰的信號,對雙方而言都是機遇。 此外,雙方還支持重啟中歐貿易救濟對話機制,討論貿易轉移問題,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世貿組織的基石地位

王文濤部長的講話,再次強調了世貿組織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世貿組織作為一個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組織,為全球貿易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框架和爭端解決機制。然而,近年來,世貿組織面臨諸多挑戰,改革呼聲不斷。

中歐雙方在會談中表示,將繼續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加強溝通,共同推進世貿組織改革,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 這表明中歐都認識到,雖然世貿組織存在不足,但它仍然是維護全球貿易秩序不可或缺的基石。通過對話與合作,推動世貿組織改革,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格局,符合中歐雙方的共同利益。

合作應對挑戰,共創繁榮未來

王文濤部長與歐盟和東盟貿易官員的會談,不僅針對美國的單邊關稅措施,更觸及了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正如王文濤所言,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無視美國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內的各方正當合法權益,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 這種做法不僅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嚴重破壞國際貿易體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願與包括東盟在內的貿易夥伴一道,加強溝通協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過平等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馬來西亞貿工部長扎夫魯也表示,馬方充分尊重中方立場,願共同支持多邊主義和全球貿易發展,將與東盟各國就美國「對等關稅」系列措施展開磋商、共同應對。

這些事實和立場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危害,並願意攜手合作,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中歐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在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雙方的合作,不僅有利於自身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更能為充滿挑戰的全球經濟注入信心與活力。

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

儘管中歐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方面存在共識,但雙方在具體的經貿議題上也存在分歧和挑戰,例如市場准入、投資環境等問題。王文濤部長與謝夫喬維奇委員的會談中,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深入討論市場准入相關問題,這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分歧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歐關係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伴隨競爭與合作。然而,在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當下,中歐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無疑為雙方關係提供了穩固的基礎,也為全球經濟的穩定注入了積極因素。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呼喚合作的時代。中歐能否以更廣闊的視野、更務實的行動,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開創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的全球經濟未來,時間將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