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地產的棋盤上,每一步棋都牽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近期,彭博社披露的一則消息,再次將目光聚焦於大埔船灣,這片即將蛻變的土地,以及背後那些運籌帷幄的財團。遠東發展與麗新發展等組成的聯盟,正為他們在這片昔日堆填區上擘劃的高爾夫球場項目,積極籌措高達23億港元的貸款,這不僅是一筆巨額融資,更是對這個獨特項目前景的一次市場投票。
昔日堆填區,今日綠茵夢
大埔船灣,一個過去與堆填區緊密相連的地名,即將迎來一場華麗轉身。這片佔地53公頃的土地,正被精心打造成一個18洞、標準桿71桿的錦標賽級高爾夫球場,並配備一系列高端休閒及康體設施,包括臨海會所、餐飲空間、游泳池和水療中心等。 這不單是一個體育設施的建設,更是一個將環境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典型案例。這個名為「船灣高爾夫球會」的項目,將是香港首個在私人擁有的填海土地上開發的完整高爾夫球場,預計於2027年竣工,總投資額高達45億港元。
這個項目的誕生,源於一個更宏大的保育計劃。為了長遠保育具有高生態價值的沙羅洞,政府與發展公司達成非原址換地協議,以船灣堆填區的土地,換取發展公司在沙羅洞內的私人土地。 這項協議不僅保護了沙羅洞的生態,也為船灣的活化提供了契機。
財團的雄心壯志與融資之路
據彭博社報導,由私募股權公司弘毅投資、遠東發展大股東邱達昌家族以及麗新發展等組成的財團,正尋求籌集約23億港元的五年期貸款,以支持船灣高爾夫球場項目的發展。 弘毅投資將持有項目的45%股權,邱達昌家族及麗新發展則分別持有40%及15%股權。 這顯示了財團對項目前景的信心,並願意投入大量資源。
籌集23億港元的貸款,對於任何項目而言都不是小數目,這反映了市場對這個獨特項目的風險評估與期望回報。銀行及金融機構在考慮此類貸款時,除了項目的可行性、發展商的實力與經驗外,更會審視項目未來的盈利能力及市場需求。船灣高爾夫球場的獨特定位,在香港這個高爾夫球場地供應有限的市場中,無疑具備一定的吸引力。
回顧過去,麗新發展在2023年曾以1.155億元購入大埔汀角船灣大埔高爾夫球會土地的15%權益,並為項目的6.68億元融資做擔保。 這次更高額的貸款籌集,預示著項目已進入更實質性的建設階段,所需的資金規模也隨之增加。
項目特色與潛在影響
船灣高爾夫球會不僅僅是一個高爾夫球場,其規劃中融入了多項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元素。球場設計由國際知名的Fry/Straka全球高爾夫球場設計團隊主導,並採用了先進的建造技術,包括尖端的排水和沙坑系統,以及善用自然起伏地形的林克斯風格球道。 此外,項目還引入最新版本的結縷草草種和地下土壤濕度管理系統,這些技術在世界頂級球場如Augusta National、TPc Sawgrass等都有應用,旨在確保球場全年保持最佳狀態。
除了高爾夫球設施,項目還計劃建造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會所,提供高端休閒和康體設施。 在環境保育方面,項目特別規劃了1.2公頃的雀鳥保育區,並引入雨水收集系統,用於灌溉,體現了對生態保護的承諾。
這個項目預計將為本地社區創造多達350個職位,涵蓋農學、服務業、園藝及設施管理等多個領域,對地區經濟增長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同時,地契中也包含條款,要求營運方預留兩成的開放時間予公眾使用,並須向民政事務局提交「開放計劃」審批,確保公共享用權益。
挑戰與機遇並存
儘管船灣高爾夫球場項目前景看好,但也面臨一些潛在的挑戰。首先,高爾夫球場作為一個相對小眾的體育活動,其市場需求及消費能力是否能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投資,仍需時間驗證。其次,將堆填區活化為高爾夫球場,涉及複雜的工程技術和環境管理,確保土壤及水質安全至關重要。此外,儘管有公眾開放的要求,如何平衡私人會所的運營模式與公眾使用的需求,也需要細緻的規劃與管理。
然而,機遇也顯而易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高端體育及休閒設施有一定的需求。船灣高爾夫球會獨特的地理位置及環境改造概念,使其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若項目能成功打造出世界級的球場品質及服務,將有望吸引本地及國際的高爾夫愛好者,並可能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總體而言,遠展及麗新等財團籌集23億港元貸款,是船灣高爾夫球場項目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筆貸款的到位,將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資金保障。這個集環境活化、高端體育設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於一身的項目,不僅是對財團實力與眼光的考驗,也為香港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未來,船灣高爾夫球會能否如願成為香港乃至區內的高爾夫新地標,值得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