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首談合法網約車 推動多元出行新格局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便捷的年代,網約車已悄然改變了全球的出行模式,香港也不例外。然而,這股浪潮在傳統的士行業中激起了層層漣漪,甚至演變成一場持續的矛盾與角力。近期,行政長官李家超首次提出「合法網約出租車」的概念,無疑為這場僵持的局面帶來新的曙光,預示著政府正積極尋求突破,為的士以外的網約車發牌鋪路。

一場積壓多年的矛盾:網約車與的士的愛恨情仇

香港的士與網約「白牌車」之間的矛盾,可謂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長久以來,的士牌照的壟斷、服務質素的參差不齊,以及拒載、「劏客」等問題,讓不少市民對的士服務產生負面觀感,轉而尋求更便捷、服務更穩定的網約車。 然而,現行法例下,私家車非法載客取酬(俗稱「白牌車」)屬於違法行為,這使得網約車平台及其司機面臨法律風險,也讓整個行業處於灰色地帶。

的士業界對於網約車的衝擊反應強烈,多次發起請願,要求政府嚴厲打擊非法白牌車。 他們認為網約車平台引入私家車車隊,嚴重損害了的士司機的生計,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 然而,許多市民卻認為網約車是時代趨勢,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點對點出行需求,尤其是在的士服務未能盡如人意的情況下。

打破僵局的關鍵詞:合法網約出租車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家超首次公開提及「提升的士和出租車的合法網約服務」,並強調本屆政府有決心改革多年累積的問題,規管點對點車輛服務。 這一表述,相較於以往僅強調打擊非法白牌車和規管網約平台的說法,有了顯著的進展。 的士固然是的士,但「出租車」的概念則更為廣泛,包含了的士以外的車輛。 這被外界解讀為政府正為非的士類的網約車發牌埋下伏筆。

為何要為的士以外的網約車發牌?

為的士以外的網約車發牌,是應對現有困局、回應社會需求的必然選擇。

首先,這是對市場需求的正面回應。根據數據,香港每日有意使用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乘客數量龐大且仍在增長,而現有的士服務並未能完全滿足這部分需求。 合法化網約車,能夠填補市場空白,為市民提供更多元化、更便捷的出行選擇。

其次,這有助於提升整體服務質素。網約車平台普遍採用雙向評分機制,乘客和司機可以互相評價,這種機制能夠有效促使司機提升服務水平,改善過去的士行業中存在的服務態度問題。

再者,合法化和規管能確保乘客安全和權益。將網約車納入規管框架,可以要求平台和司機領牌、購買保險,並進行背景審查和車輛檢驗,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安全水平,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

最後,發牌規管也能為政府帶來新的收入來源,並透過數據收集,更好地規劃和管理交通。

規管的挑戰與方向:借鑒海外經驗

當然,為的士以外的網約車發牌並非易事,過程中需要克服不少挑戰,尤其是如何平衡新舊行業的利益,以及如何設計一個公平合理的規管框架。

參考其他城市的經驗,規管網約車可以從平台、車輛和司機三個方面著手。 這包括要求網約平台領牌並負起管理責任,確保平台上營運的車輛符合安全標準、購買所需保險,並對司機進行背景審查和培訓。

其中一個關鍵的考慮因素是發牌數量和定價策略。有意見認為,為減輕對現有的士行業的衝擊,可以分階段批出網約車牌照,並考慮將網約車的定價設定在的士之上,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此外,也有建議參考海外經驗,推出類似「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牌照,打破現有的士牌照的壟斷局面,並鼓勵司機持有牌照,而非由車行壟斷。

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完善現有法例,更有效地打擊非法載客取酬活動,同時為合法網約車營運提供清晰的法律基礎。 政府也強調會繼續打擊非法白牌車,特別是沒有購買所需保險的車輛。

前行的方向:合作共贏,邁向智慧出行

李家超提出「合法網約出租車」的概念,為香港的點對點交通服務發展打開了新的篇章。這不僅是為了回應市民對優質出行服務的需求,也是推動整個運輸行業與時俱進的契機。

未來,關鍵在於政府如何盡快完成相關法律研究,並展開廣泛諮詢,聆聽各方意見,包括的士業界、網約車平台、乘客以及立法會議員,共同制訂出一個既能規管網約車、保障市民安全,又能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平衡各方利益的規管框架。

從長遠來看,的士和網約車並非必須是你死我活的對手,而是可以互為補充的出行方式。 透過有效的規管和行業的自我提升,香港的點對點交通服務有望邁向更規範、更便捷、更優質的智慧出行新時代。這需要政府的魄力、業界的理性,以及社會的理解與支持,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