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AI革命:未來生活全面改寫

《大流行協定》的誕生與意義

在歷經三年多的密集談判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成員國於2025年5月19日首次批准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流行協定》。這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旨在加強全球在大流行病預防、準備與應對方面的合作,確保未來公共衛生危機中各國能夠公平獲得關鍵醫療資源。這項協定於5月2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正式通過,標誌著全球衛生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形容此協定是公共衛生、科學和多邊行動的勝利,將能進一步確保各國免受大規模疫情的威脅。

《大流行協定》的主要內容

《大流行協定》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全球應對未來大流行病的能力,推動資源共享,並實現疫苗和藥物的公平分配。協定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 加強合作框架: 協定明確了在疫苗、治療、診斷等領域加強合作的框架,促進大流行相關衛生產品的研發與分享,調整大流行相關衛生產品的生產、分配秩序,進一步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
  • 病原體獲取與惠益分享系統: 協定設立「病原體獲取與惠益分享系統」,確保各國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能夠獲得公平、及時、可負擔的醫療產品。參與該系統的製藥企業將向世衛組織提供其相關產品產量的20%,優先分配給發展中國家,以滿足最迫切的公共衛生需求。
  • 尊重國家主權: 協定特別強調對國家主權的尊重,明確指出其內容不應被解讀為授權世衛組織秘書處或總幹事對締約國發號施令,要求其修改法律或政策。包括是否接納旅客、實施封鎖措施或強制疫苗接種等,均由各國自行決定。
  • 應對公平性挑戰: 協定著力解決當前國際衛生發展的公平性挑戰,旨在糾正疫苗、藥品和衛生工具開發和分配方面的系統性失衡,這些問題在2020年至2022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非常突出。
  • 中國的支持與承諾

    中國代表團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對《大流行協定》的通過表示熱烈祝賀。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在會上宣布,中國未來五年將向世界衛生組織增加逾5億美元的支持額度。他強調,面對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衝擊,全球衛生安全面臨重大挑戰,只有守望相助、風雨同舟,才能共創健康世界。

    中國代表團表示,中方一直積極參與《大流行協定》的談判工作,以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為指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各國加強團結與合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中心協調作用,共同完善全球衛生健康治理體系,提升全球預防、防範和應對的能力。此外,中方與巴西、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國一道,在「公平之友小組」框架內,積極呼應發展中國家對公平獲取衛生產品的合理訴求,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美國的異議與批評

    與此同時,美國對《大流行協定》持不同意見。美國衛生部長小羅拔甘迺迪透過視像發言,批評《大流行協定》未能汲取新冠疫情的教訓,表示美國不會參與有關協議。他還抨擊世界衛生組織停滯不前,深陷官僚主義、國際強權政治等,呼籲其他國家效法美國退出世衛。小羅拔甘迺迪表示,美國已與志同道合的國家接觸,並鼓勵他們加入他們的行列,共同創建新的國際組織應對公共衛生與健康問題。

    《大流行協定》的未來展望

    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大流行協定》後,世界衛生組織將成立政府間工作組,就協定第12條(病原體獲取和惠益分享系統)附件繼續展開談判。談判成果將提交第79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待附件通過後,《大流行協定》將開放供各國簽署和批准。協定在獲得60國批准後將正式生效。

    儘管面臨一些挑戰和異議,《大流行協定》的通過被視為全球衛生合作的重要一步。它不僅有助於提升全球應對未來大流行病的能力,還將促進資源共享和疫苗藥物的公平分配,為構建更健康、更安全的世界奠定基礎。

    結論:全球合作的新篇章

    《大流行協定》的通過,標誌著全球在應對大流行病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儘管各國在具體實施細節上可能存在分歧,但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衛生挑戰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5億美元的撥款,體現了其對多邊主義和全球衛生事業的堅定支持。隨著《大流行協定》的逐步實施,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安全、健康的全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