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勝談AI助力香港新聞國際化轉型

全球視野下的香港新聞定位

香港,這座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國際大都會,其脈動與世界緊密相連。在這片資訊爆炸的土地上,新聞媒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傳遞訊息的橋樑,更是塑造公眾視野、 connect全球的關鍵。然而,在眾多本地新聞頻道中,鳳凰衛視常務副行政總裁兼總編輯孫玉勝先生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香港需要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頻道存在。」這句話不僅是對當前香港媒體生態的觀察,更點出了這座城市在全球格局下對資訊需求的迫切性。

國際都會的資訊渴求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其市民與全球事務的關聯度極高。從國際政治風雲到全球經濟走向,從文化交流到科技創新,世界各地的動態都可能對香港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香港市民對有品質的國際事件播報存在旺盛需求。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頻道,能夠打破地域限制,將世界的聲音帶到香港,讓市民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外部世界,這對於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拓展市民的全球視野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鳳凰衛視的差異化策略

在眾多香港本地新聞頻道中,鳳凰衛視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道路。孫玉勝先生指出,香港本地類似的新聞頻道已經很多,如果在節目內容上趨同,反而會失掉鳳凰衛視的特色和優勢。因此,鳳凰衛視香港台被定位為一個「準新聞頻道」,除了提供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節目外,還移植了部分文化類欄目,例如《皇牌大放送》和《我們和牠們》,以豐富節目內容,吸引不同Tastes的觀眾。這種策略的核心在於「以新聞為本」, leveraging鳳凰衛視遍布全球的記者站優勢,提供獨特的國際視角和深度報道。

全球佈局的採訪網絡

鳳凰衛視的國際視野並非空穴來風,其在全球各地,特別是重點和熱點地區佈設的63個記者站,構成了其強大的全球新聞報道網絡。這使得鳳凰衛視能夠在重大國際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將記者送達現場,進行一手採訪和報道。孫玉勝先生強調,「大事發生看鳳凰,鳳凰記者在現場」,這既是鳳凰衛視的理念,更是其追求的目標。這種現場感的報道,能夠讓觀眾更真實地感受到事件的進展和影響,遠非General的轉述所能比擬。他以中美貿易談判為例,指出在談判膠著之際,鳳凰衛視記者通過現場觀察,提供了與其他媒體不同的視角和信息,證明了「重大新聞現場,有記者與沒記者,報道效果完全不一樣」。

粵語服務與本土連結

儘管強調國際視野,鳳凰衛視香港台並未忽略與本地觀眾的連結。孫玉勝先生提到,香港台增加了粵語節目比例,並新設了港聞採訪中心,大幅增加了粵語報道力量。目前,香港台在中午和晚間時段都推出了長時間的粵語新聞報道,其中晚間的粵語時事訪談評論節目《時事大破解》收視表現尤其突出。此外,鳳凰衛視香港台還積極嘗試使用粵語進行國際新聞的同聲傳譯,例如在俄羅斯紅場閱兵時進行普京致辭的粵語同傳,這在香港本地媒體中是比較少見的。這些舉措都體現了鳳凰衛視貼近香港本地觀眾、滿足其語言習慣和資訊需求的努力。

數據印證的成效

鳳凰衛視香港台轉為免費電視頻道一年來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孫玉勝先生的判斷和鳳凰衛視的策略取得了成效。截至2025年5月第一周,香港台的收視數據較去年開播時顯著增長,在香港各大免費頻道中的收視排名也有所提升,並且仍呈現上漲趨勢。孫玉勝先生對此表示,這一年所取得的傳播效果超出預期,顯示香港台未來的成長性很強。數據不會說謊,這說明具有國際視野、以新聞為本的差異化內容策略,確實滿足了香港部分觀眾的資訊需求。

迎向挑戰與未來展望

當然,在競爭激烈的新聞媒體環境中,鳳凰衛視香港台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在確保新聞品質和深度的同時,不斷創新節目形式,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新媒體格局下,有效地進行內容傳播;如何平衡國際視野與本地關懷,更好地服務香港市民,這些都是需要持續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孫玉勝先生對於鳳凰衛視香港台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表示,鳳凰衛視將繼續秉持「以新聞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其國際化的資源優勢,為香港觀眾提供更多元、深入的國內國際新聞報道和分析評論。同時,也將繼續加強與本地的連結,發掘時事名嘴,打造更多符合香港觀眾需求的粵語節目。

結語

香港,作為一個面向世界的窗口,需要多元化、多視角的新聞資訊來豐富其市民的認知。鳳凰衛視孫玉勝先生提出的「香港需要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聞頻道」的觀點,深刻反映了這座城市的特性和需求。鳳凰衛視香港台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樣本,展示了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差異化策略和國際化資源,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未來,期待鳳凰衛視以及其他媒體,能夠繼續深耕細作,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多有價值、有深度的國際新聞,共同塑造一個更加開闊和informed的香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