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物流經理涉詐騙空運訂單藏利逾120萬囚31月

商場上的無形陷阱:一場利益衝突編織的空運詐騙案

在看似平靜的商業運作下,有時潛藏著個人貪念編織的巨大陷阱。這一次,我們將聚焦一宗發生在物流業界的矚目案件,一位前經理如何利用職務之便,隱瞞利益衝突,巧妙地在空運艙位訂單中謀取私利,最終導致身陷囹圄。這不僅是一個關於欺騙的故事,更是一個對企業內部監管和個人職業道德的深刻警示。

暗流湧動:職務之便下的不軌意圖

故事的主人翁是慕佰仕物流有限公司(一家國際物流公司MBS Logistics Group的香港子公司)的前空運及業務發展經理,黃永浩。他本應是公司拓展業務、服務客戶的得力助手,然而,貪婪的念頭卻在他心中悄然滋長。他負責處理客戶的空運艙位訂單,這份職責賦予了他接觸敏感商業資訊和交易過程的機會。正是在這個看似日常的職位上,他開始了他的不法勾當。

從2016年3月到2019年6月,黃永浩利用職務之便,精心策劃了一場長達三年多的欺詐行為。他並非直接侵吞公款,而是選擇了一條更為隱蔽的途徑:隱瞞利益衝突。他與兩間中介公司——JTC Development Limited (JTC)及飛華物流有限公司(飛華)——建立了不為人知的聯繫。據廉政公署的調查揭露,JTC是由與黃永浩有關連的人士成立,而黃永浩及其家人在其中擁有財務權益,甚至在他家中搜出了JTC的公司印鑑和支票簿等文件,種種跡象都指向他對這間公司的實際控制或深度影響。 同時,他還與飛華達成了協議,透過飛華經JTC向承運代理商下訂單,並從中收取每張訂單約50至100港元的手續費。

瞞天過海:複雜交易網絡的建構

黃永浩的欺詐手法在於其巧妙的交易安排。他向慕佰仕建議透過JTC和飛華這兩間中介公司,向承運代理商發出空運艙位訂單。這些訂單總值逾910萬港元,數量超過430張。 正常情況下,慕佰仕會直接向承運代理商預訂艙位。然而,透過引入這兩間由他實際控制或與他有利益關聯的公司,黃永浩成功地在慕佰仕與承運代理商之間插入了「中間人」。

這個複雜的交易網絡使得他可以從中獲取不正當的私利。每當慕佰仕透過這個鏈條完成一筆空運艙位訂單,黃永浩就能從中抽取一部分「佣金」或「手續費」。這些看似微薄的費用,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累計金額竟然超過了120萬港元。 而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他從未向慕佰仕披露他與JTC和飛華之間的利益關係以及他從中獲利的事實。 這種隱瞞,正是構成欺詐的關鍵要素。

東窗事發:法律的制裁終將到來

紙終究包不住火。廉政公署接獲貪污投訴後,立即展開了深入調查。隨著調查的推進,黃永浩精心編織的謊言網絡被一層層剝開。他隱藏的利益衝突、他與中介公司的協議、他從中獲取的巨額私利,都逐漸浮出水面。

面對確鑿的證據,黃永浩最終選擇在區域法院承認兩項欺詐罪名。 暫委法官在判刑時嚴厲斥責了他的行為。法官指出,黃永浩在入職慕佰仕不到半年就開始了他的欺詐勾當,而且他甚至是其中一間涉案中介公司的實際經營者。 法官強調,這種罪行持續時間長,被告獲取的私利金額龐大,並且對他當時的僱主造成了實際的經濟損失。 考慮到案情的嚴重性以及被告的行為對商業誠信造成的損害,法庭最終判處他監禁31個月。

深刻反思:企業內控與職業道德的警鐘

這宗案件不僅僅是一個刑事案件的終結,更是對所有企業和職場人士的一次深刻提醒。它暴露了企業在內部監管和員工行為規範方面可能存在的漏洞。

首先,利益衝突的申報和管理機制至關重要。黃永浩之所以能夠長期進行欺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成功隱瞞了他與中介公司之間的利益關係。企業應建立清晰、透明的利益衝突申報機制,並定期進行審核,確保員工在處理與其個人或親屬有利益關聯的業務時,能夠主動申報並接受公司的審查和監督。

其次,內部審計和監控的力度需要加強。如果企業能夠對業務流程,特別是涉及第三方交易的環節進行更為嚴格的內部審計,或許能夠更早地發現異常情況。例如,對供應商或合作夥伴的資質和背景進行定期審查,對交易價格和流程進行比對分析,都有助於發現潛在的欺詐行為。

最後,這也對個人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作為企業的一員,應當時刻堅守職業操守,以公司的最佳利益為重,避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貪婪可能帶來短暫的滿足,但最終換來的卻是法律的制裁和個人聲譽的掃地。

這宗「瞞利益衝突、騙空運艙位訂單謀私」的案件,以一名前經理的鐵窗生涯告一段落,但其留下的警示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以及每一個企業深思。在追求商業成功的道路上,誠信和規範永遠是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