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戲院落幕|昔日戲迷天堂與經典時光回顧

海運戲院,一個在尖沙咀屹立近半世紀的地標,即將在2025年6月2日正式結束營業。這不只是一間戲院的告別,更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一個重要符號的謝幕。它的結業,觸動了無數港人的集體回憶,讓人們重溫那些年在大銀幕前的美好時光。

光影故事的序章:那些年,一千七百個座位
海運戲院於1969年情人節開幕,選址在當時九龍區的潮流集中地尖沙咀,一開始就註定與眾不同。它不但是區內的地標,更以其驚人的規模震撼業界。想像一下,一個影廳能容納超過1700名觀眾! 在那個年代,這絕對是巨無霸級的存在,也因此成為眾多電影首映禮的首選場地。 寬敞的空間、巨大的銀幕,讓每一場電影都充滿儀式感,觀眾們魚貫而入,尋找自己的位置,期待著光影故事在眼前展開。這裡曾是李小龍的《唐山大兄》舉行義映晚會的地方,這部電影在海運創下了驚人的票房紀錄,也見證了這位武打巨星的崛起。

不夜場的魅力:午夜與首映的光輝歲月
上世紀,特別是港產片輝煌時期,午夜場是測試電影口碑和票房潛力的重要一環。海運戲院憑藉其地理位置和巨大的載客量,成為了電影公司舉辦午夜場的熱點。 夜貓子們在這裡聚集,搶先一睹為快,他們的即時反應往往能影響電影其後的走勢。同時,星光熠熠的首映禮也經常在這裡舉行。電影明星、導演、業界名人在紅地毯上亮相,影迷們在場外守候,只為一睹偶像風采。海運戲院見證了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刻,那些閃光燈下、歡呼聲中的畫面,都成為了歷史的定格。

西片殿堂的印記:那些年追逐的荷里活夢
早期,海運戲院以播放經典西片為主。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這裡是大眾接觸西方電影文化的重要窗口。許多經典荷里活大片都是在這裡首次與香港觀眾見面,巨大的銀幕和震撼的音響效果(在1993年和2013年經過改建翻新後尤其提升了設備,擁有超巨幕和杜比全景聲 ),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感受到電影的巨大魅力。對於許多影迷而言,海運戲院是他們的西片啟蒙地,那些波瀾壯闊的故事、深入人心的角色,都與海運的大銀幕緊密相連,成為了青春歲月裡不可磨滅的印記。

時代變遷下的縮影:從巨無霸到租約期滿
然而,時代的巨輪不斷向前。九十年代中期,隨著迷你戲院的興起,傳統大型戲院面臨挑戰。海運戲院也在1993年進行了改建,座位數量大幅減少。 雖然它在2013年進行了翻新,提升了設備,至今仍是香港少有的超巨幕影院之一,擁有450多個座位(其中部分是D-BOX動感座位),但終究無法抵擋行業的整體衰退。

近年來,香港戲院業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結業潮。 高昂的租金、串流平台的興起、市民觀影習慣的改變以及經濟環境的不佳,都對傳統戲院造成了巨大衝擊。 海運戲院的結業,官方說法是「租約期滿」,這也是許多結業戲院常見的原因。 然而,這背後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困境。影業協會理事長洪祖星指出,大型電影仍能吸引觀眾,但普通電影卻鮮有人問津,這導致戲院收入下滑,影響了對電影製作的投入。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也表示,租金壓力是主因,並非淡季所致,而是整體市道的問題。

光影記憶的珍藏:告別儀式與未來未知
為了向這座富有歷史的戲院告別,海運戲院將在最後營業日(6月1日)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推出優惠商品和餐飲,以及一場特別的「經典盲盒場」放映,讓影迷在未知中重溫經典,並獲贈紀念卡。 這場充滿儀式感的告別,凝聚了無數影迷的不捨與懷念。

海運戲院的結業,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它承載著許多香港人的青春回憶,那些在大銀幕前或哭或笑的日子,那些與電影緊密相連的情感,都將成為珍貴的記憶。儘管實體戲院面臨挑戰,但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魅力永存。海運戲院的故事落幕,但其留下的光影回憶,將永遠珍藏在香港電影史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