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橫禍:山景邨石屎剝落擊傷幼童的警示與反思
陽光下,原本應是孩童嘻笑、活力四射的遊樂時光,然而,一聲突如其來的巨響,劃破了屯門山景邨的寧靜。那是來自高樓外牆的石屎,在重力與時間的雙重作用下,無情地墜落。更令人心痛的是,這塊飛來的橫禍,不偏不倚地擊中了一名無辜的幼稚園學童,將一個快樂的早晨,瞬間變成一場驚魂。這宗發生在山景邨景華樓的意外,不僅讓受傷的五歲女童及其家人飽受驚嚇與傷痛,更再次敲響了本港舊樓維修與公共安全的警鐘,迫使我們正視那些潛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危機。
無妄之災:事發經過的現場回顧
根據媒體報道,事發於2025年5月23日早上約8時57分,正是許多學童準備上學的時間。在屯門山景邨景華樓對開地面,一塊約2吋乘2吋的石屎碎片從高處墮下。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這塊碎片落地後反彈,竟然擊中了正準備返回附近幼稚園的一名五歲女童臉部(一說前額),導致她頭部擦傷或前額被割傷。 現場附近幼稚園職員見狀,立即報警求助。 救護員接報趕到,為受傷女童進行初步包紮後,由親友陪同送往屯門醫院接受治療。
意外發生後,警方隨即封鎖了景華樓對開的部分路段,以防再有石屎墜落造成危險,同時,相關人員也在現場搜尋石屎的剝落位置及碎片。 這塊從天而降的石屎,雖然體積不大,卻足以造成傷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樓宇外牆潛在的嚴重安全問題。
歲月痕跡:舊樓外牆剝落的普遍現象與成因
山景邨是一處公共屋邨,邨內的樓宇大多有一定樓齡。事實上,樓宇外牆石屎剝落並非個別或新鮮事。香港作為一個高密度城市,有大量樓宇已步入中年甚至老年,日積月累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以及溫差引起的熱脹冷縮,都會導致混凝土和批盪出現老化、裂紋甚至剝落。
屋宇署指出,樓宇會因結構老化和自然損耗而出現多種常見欠妥之處,其中包括混凝土剝落和外牆飾面破損。 混凝土剝落的徵狀包括表面出現水漬或銹漬、滲水、裂紋,甚至大塊剝落導致鋼筋外露。 外牆飾面破損則可能表現為批盪或飾面磚與牆壁分離,敲擊時發出空心聲,或出現裂縫、隆起、物料脫落等。 導致外牆破損的原因眾多,除了自然老化,還可能與結構移動、施工技術、伸縮縫問題、外部撞擊(如颱風)或水份滲入有關。
雖然屋宇署強調,許多外牆剝落屬於局部及非結構性質,但一旦發生,特別是從高處墜落,對地面途人造成的危險不容忽視。 過往亦曾發生多宗因外牆石屎剝落導致途人受傷的事故,包括在葵涌、堅尼地城、土瓜灣等地,甚至山景邨商場自身也曾發生類似事件。 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一再提醒我們,忽視樓宇外牆的維修保養,無異於埋下計時炸彈。
責任誰屬:樓宇維修保養的挑戰與困境
依照香港法例,樓宇的業主負有維修和管理名下物業及公用部分的責任,以確保樓宇安全和衞生。 這包括定期檢驗和維修樓宇外牆、結構和非結構構件等。 如果因樓宇外部出現剝落而造成人命傷亡或財產損毀,業主可能需要負上民事及刑事責任。
然而,舊樓維修面臨諸多挑戰。公屋的維修責任相對明確,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但對於私人舊樓,情況則複雜得多。業權分散、業主意見不一、維修費用高昂等問題,常常導致維修工程難以順利進行。 大廈公契對於外牆的定義及維修責任劃分有時亦不清晰,引發爭議甚至訴訟。 即使強制要求維修,如遇到不合作的業主,管理處或法團可能需要透過法律途徑申請強制入屋令,過程漫長且耗時。
政府雖然推出了強制驗樓計劃,要求樓齡達30年或以上的樓宇進行強制檢驗和修葺,並對未遵從命令的業主追討工程費用及可能施加附加費。 但這些措施能否全面解決問題,仍有待觀察。有報道指出,屋宇署近期對部分樓宇進行特別勘察行動,發現高達97%的被檢驗樓宇外牆存在明顯危險,部分已由政府承建商進行緊急移除鬆脫部分,但仍有大量樓宇需要業主自行處理。 這反映出樓宇老化的速度,或許已經超出了現有維修機制的應對能力。
防範未然:從點到面的安全檢視與提升
山景邨的這次意外,是一次沉重的警示。它提醒我們,樓宇安全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除了被動的維修和應急處理,我們更需要建立一個積極主動的樓宇安全管理體系。
首先,加強日常巡查和監測至關重要。除了法定的強制驗樓,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應定期對樓宇外牆進行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進行小修小補,避免問題惡化。引入科技手段,例如利用無人機和熱像探測技術輔助檢測,可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其次,簡化舊樓維修的決策和執行流程。政府和相關機構可以考慮提供更多誘因或支援措施,鼓勵業主及早進行維修。對於不合作的業主,應研究更有效率的法律手段,確保公共安全不受影響。
再者,加強公眾教育,提高業主對樓宇維修責任的意識。許多業主可能並不清楚自己的義務以及忽視維修可能帶來的後果。透過不同渠道普及樓宇安全知識,鼓勵業主積極參與樓宇管理和維修事務。
最後,對於受傷的學童,除了提供及時的醫療援助和心理支援,事件的調查也應深入徹底,釐清責任歸屬,並依法追究相關方的責任,以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
結語:安全,不能只寄望於幸運
山景邨石屎剝落擊傷幼童的事件,令人痛心。它不僅是一個關於樓宇失修的單一事故,更是整個城市樓宇安全體系面臨挑戰的一個縮影。每一次從天而降的石屎,都可能是一個潛在的悲劇。我們不能總是寄望於幸運,也不能等到意外發生後才匆忙應對。
確保樓宇安全,是業主的責任,是物業管理方的義務,更是政府的職責。只有政府、業主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完善法規、加強執法、提升檢測技術、簡化維修流程到提高公眾意識,才能織密樓宇安全的防護網,讓我們的孩子們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讓每一個走在街上的市民都能安心無憂。願這次的傷痛,能轉化為推動改變的力量,喚醒對城市安全的持續關注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