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工人中暑亡 家屬控訴安全疏忽害命

生命,豈能被熱浪吞噬?一宗地盤工人在酷熱天氣下懷疑中暑死亡的悲劇,撕開了城市繁忙建設下的隱憂。這不只是一則冰冷的意外新聞,更是血肉之軀在極端天氣下,為生活拼搏卻不幸殞落的沉重故事。死者家屬的一句「其實唔使死」,如同一把利劍,直刺人心,揭示了這場悲劇背後,可能存在的人為疏忽與制度漏洞。這句話,滿載著失去摯親的錐心之痛,以及對本可避免的死亡的無盡遺憾。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這起事件,嘗試從中尋找避免未來悲劇的線索。

灼熱工地上的無聲求救

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二期重建地盤,一個承載著未來醫療希望的場所,卻成為了一名42歲男工人張文禮的生命終點。 2025年5月21日,酷熱天氣警告生效,他在地盤四樓的露天位置進行石屎工作。 根據家屬事後翻查死者手機的記錄,早在當天早上8時22分,他已多次向工友發出求助信息,希望能買到飲用水。 25分鐘後,工友回覆指自動售賣機的飲料已售罄。 這簡單的對話,在事後看來,卻是寶貴的求救信號。烈日當空下,身體對水分的需求極大,尤其是在重勞動的建築工地。試想,一個連基本飲水都無法及時滿足的環境,潛藏著多大的風險?

事發當日中午午飯過後,死者出現異常,甚至脫下衣服走動,疑似神志不清,這已是中暑的明顯先兆。 地盤主管察覺到異常,找來安全主任協助。然而,安全主任的處理方式卻令人質疑。他僅向死者提供了一支寶礦力,並讓他留在原地,沒有將他帶到休息室進行降溫處理。 家屬質疑,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出現神志不清已是嚴重的中暑症狀,為何不採取更積極的措施,例如立即移至陰涼、通風的休息區,甚至安排送院?

被放棄的黃金救援機會

家屬的悲憤,源於他們認為地盤的管理層未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工人的中暑跡象,放棄了黃金救援機會。 死者舅父黃先生沉痛地指出,地盤主管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尋求安全主任協助,這表明了求救信號的存在,但最終卻只有一支寶礦力。 他質疑,地盤安全主任為何在工人出現明顯中暑先兆時,仍然判斷其無需前往休息室? 家屬反駁勞工處初步指地盤有防暑措施的說法,認為這些措施形同虛設,當工人真正需要幫助時,應有的降溫、風扇、飲水等支援並未到位,甚至連安全帽也未被允許脫下。 最終,死者走進地盤禁區後死亡。

回顧整個過程,從工人早上求水,到中午出現異常,再到最終悲劇發生,中間似乎存在著一連串錯失的機會。家屬透過死者手機的記錄,看到了他在酷熱下渴望飲水的無助,這份無助感在事後看來,更加令人心痛。 他們認為,如果地盤方面能對中暑的徵兆有足夠的認識,並配備有效的應急處理機制,這場悲劇本可以避免。送院時身體已僵硬,雙手緊握,讓家屬質疑死者在暈倒後可能已失救一段時間。

酷熱天氣下的職業風險與責任

這起事件再次敲響了酷熱天氣下戶外及高溫工作環境安全問題的警鐘。香港夏季漫長且濕熱,對在地盤工作的工人而言,長期暴露在高溫下進行重體力勞動,中暑風險極高。儘管勞工處有《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建議僱主在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時,按勞動量安排僱員休息,提供飲用水及防暑設施,但實際執行情況和成效,值得深入檢討。 有報道指出,即使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也未必有工作暑熱警告生效,而天文台的數據與地盤實際溫度可能存在差異,通風不佳的室內或地牢環境甚至可能比室外更悶熱。 將中暑列為「個人疾病」而非職業病,也讓家屬在索償方面面臨困難,這凸顯了現行制度的不足。

這宗個案中,家屬對總承建商「大判」提出嚴厲批評,認為其在處理工人異常狀況時存在不作為,未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援。 地盤的層層分判制度,是否會導致責任不清,安全管理出現漏洞?總承建商作為地盤安全的最終負責者,應確保所有分判商都嚴格遵守安全規例,並提供足夠的支援和應急措施。醫管局作為地盤的持有人,也對事件表示關注,並要求承建商提交報告及配合調查。 勞工處已介入調查,希望能查明事件的確切成因,並檢討相關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避免悲劇重演的未來路徑

生命的消逝令人惋惜,但更重要的是從悲劇中汲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這需要政府、僱主、工會和工人共同努力。

首先,應加強對酷熱天氣下工作風險的認識和宣傳。讓所有在地盤工作的人員,包括管理層和工人,都能識別中暑的早期徵兆,並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其次,地盤應建立更完善的防暑機制,包括在當眼位置提供充足的飲用水和電解質飲品,設置配備風扇或冷氣的休息區,彈性調整工作時間和強度,增加休息頻次。 在高風險區域,應考慮安裝溫度監測儀,以便實時掌握環境狀況。 第三,應檢討現行的工作暑熱警告系統,使其更能反映不同工作環境下的實際風險,並考慮將中暑納入職業病範疇,為受影響的工人和家屬提供更適切的保障。

此外,總承建商應承擔起更重要的安全監管責任,確保分判商具備足夠的安全管理能力,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和培訓。工會也應繼續關注工友的工作環境安全,積極向資方爭取合理的休息和防暑設施。而作為工人自身,在感到身體不適時,應勇敢表達並及時停止工作,切勿硬撐。

家屬「其實唔使死」的控訴,是對現行安全制度的質問,也是對逝去生命的呼喚。願這起悲劇能喚醒更多人對勞動者在極端天氣下工作困境的關注,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在地盤上默默耕耘的工人們,撐起一片更安全的晴空。

給生命的應有尊重

每一位在地盤上辛勤工作的工人,都為了家庭和城市的建設貢獻著汗水和力量。他們理應在安全、健康有保障的環境下工作。這起中暑死亡事件,不單是對一個家庭的巨大打擊,更是對整個社會良知的叩問。我們不能只是將其視為一宗普通的工業意外,而應深入反思,為何一個有著明顯不適跡象的工人,最終會在烈日下孤獨地走向生命的終點。家屬的悲痛提醒我們,安全規程不應只是紙上談兵的條文,而是需要落實到每一個工地、每一個環節的生命線。只有給予勞動者應有的尊重和保障,才能讓他們的汗水換來安穩的生活,而非令人扼腕的悲劇。讓「其實唔使死」的遺憾不再重演,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每一個關心社會的人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