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金像獎頒獎典禮,可謂風波不斷,從獎項歸屬的爭議,到令人詫異的「預選票」事件,再到主席爾冬陞在紅毯上的情緒波動,都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為了深入了解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特別是作為金像獎協會主席的爾冬陞的視角,我們進行了這次專訪,希望能夠揭開這些看似混亂的表象,探究其背後的緣由與思考。
流言蜚語中的真相追尋:預選票疑雲的解析
金像獎的投票機制,一直以來都強調其公正與嚴謹。然而,在第四十三屆金像獎頒獎典禮後,一張據稱是「預選」好的選票在網絡上流傳開來,瞬間引爆了公眾對於投票公平性的質疑。這張選票涉及的是「最佳音響效果」獎項,而《九龍城寨之圍城》正是受影響的電影之一。面對這一突發狀況,爾冬陞主席表示,金像獎協會有即時進行跟進調查。
根據爾冬陞的說法,這應是一起「個別事件」。金像獎的投票流程是將選票郵寄給投票人,並依靠投票人的簽名來核實選票的有效性。雖然有部分人士,特別是藝人,可能不方便透露個人住址而選擇將選票寄往公司,但協會對此也有相應的核實機制,絕不接受同一筆跡出現多張選票的情況,以防止他人代填後簽名的舞弊行為。爾冬陞強調,金像獎內部有一套嚴格的簽名審核流程,因此大規模的造票或買票行為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對於未來可能再遇到的類似情況,爾冬陞也提供了應對建議:投票人可以在已填寫的選項上劃去,重新填寫自己屬意的選項並簽名,這樣的選票依然是有效並會被認可的。這番解釋,一定程度上釐清了預選票事件的操作層面問題,但事件本身是否反映出流程上存在的潛在漏洞,以及如何進一步加強對個別事件的預防,或許是金像獎協會在未來需要深入思考和改進的方向。
紅毯上的「不悅」:發火背後的真性情流露
除了預選票事件,爾冬陞主席在金像獎紅毯上的「發火」也成為了公眾熱議的焦點。以往,紅毯總是星光熠熠、笑語不斷的場合,爾冬陞作為主席通常也是溫文儒雅的形象示人。因此,這次他當場表現出的不悅,引發了外界的好奇與猜測。
談及紅毯上的情況,爾冬陞坦言當時確實有「搞事」的感覺。雖然專訪中未詳細闡述具體的「搞事」情境,但結合頒獎禮前後的一些場外因素,或許可以窺見一二。例如,本屆金像獎紅毯設置在維港美景前,卻出現了應援船隻搶鏡的情況,影響了整體觀感,也可能干擾了現場的秩序和採訪。此外,頒獎禮上的一些環節,例如與電影內容相關的廣告植入,雖然在商業上可以理解,但也可能在藝術氛圍中顯得突兀,引發部分業界人士或觀眾的反感。
爾冬陞的「發火」,或許正是一種對於這些「搞事」行為的直接反應。作為金像獎的主席,他對這個香港電影的盛事抱有深厚的感情和責任感,希望一切都能夠順利、莊重地進行。當看到一些與金像獎本質不符,或者可能影響頒獎禮嚴肅性的情況發生時,他的真性情可能會讓他難以掩飾內心的不滿。這種直率的表達,雖然在鎂光燈下顯得有些意外,但也展現了他對金像獎的珍視和對電影事業的投入。
從賽果到情緒:金像獎的多重面向與主席的觀察
本屆金像獎的獎項集中在幾部電影上,特別是《九龍城寨之圍城》橫掃多個獎項,也引發了關於賽果是否過於集中的討論。對此,爾冬陞表示並不意外。他從多年觀察金像獎的經驗出發,認為以人為本的評選機制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其中會夾雜很多心理因素和「感情分」。例如,選民可能會因為某位影人多年未獲獎而在今年選擇支持,或者對新人的評選更為謹慎。此外,業內人士可能了解一部電影在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而產生同情分。爾冬陞認為,最重要的是保持制度的公正性,而賽果本身則會受到多種人為因素的影響。
爾冬陞的這番話,提醒我們金像獎的評選並非冰冷的數據計算,而是由一群對電影有熱情的專業人士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的情感、經驗和判斷都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理解這一點,或許能讓我們對金像獎的賽果有更為寬容和客觀的視角。
總結與展望:挑戰與傳承下的金像獎
獨家專訪爾冬陞,讓我們得以從金像獎協會主席的角度,深入了解了本屆金像獎背後的一些風波與思考。從預選票事件的技術性解釋與應對建議,到紅毯發火的真性情流露,再到對賽果集中的坦然分析,爾冬陞展現了一位資深電影人對香港電影和金像獎的熱愛與擔憂。
金像獎作為香港電影工業的重要標誌,其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如何處理個別事件或應對公眾質疑,更包括在不斷變化的行業環境中如何保持其影響力和代表性。從過去的《給十九歲的我》退選風波,到近年來關於「小圈子選舉」和「座位災難」的討論,都反映出金像獎在時代變遷中所經歷的陣痛。
爾冬陞自2015年擔任金像獎主席以來,一直在風高浪急的環境中前行。 他曾多次表達尋找接班人的想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金像獎運營和傳承的壓力。 然而,正如爾冬陞在專訪中對香港年輕導演的肯定,他認為香港電影人做電影的方式很有「香港精神」,每一個在現場的人都知道這部戲要什麼,這讓他覺得香港電影回復到甚至比他們那一代更好的狀態。
金像獎的未來,有賴於香港電影本身的發展,也取決於金像獎協會如何應對挑戰、改進機制,並吸引更多有為之士參與其中。這次專訪,不僅解答了一些眼前的疑問,更讓我們看到了金像獎在主席爾冬陞的帶領下,在挑戰中尋求突破的努力。希望這些坦誠的回應和深入的分析,能讓更多人理解金像獎運作的複雜性,並繼續支持香港電影的發展。香港電影的金像之路,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