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人才流失加劇,學術界面臨危機

特朗普政策下的學術人才流失危機

削減資助與提高簽證難度

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在科研經費上大幅削減,並提高了外籍研究人員的簽證門檻。這一系列舉措直接衝擊了美國的學術界,使得科研人員的研究經費捉襟見肘,跨國科技合作項目也受到阻礙。與此同時,更嚴格的簽證政策讓許多有意赴美深造或從事研究的國際學生和學者望而卻步。

大學與政府的矛盾加劇

除了科研經費的削減和簽證政策的收緊,特朗普政府還與多所大學爆發了矛盾,其中以哈佛大學的風波最為引人注目。美國政府以巨額資金作為籌碼,要求哈佛大學對其言聽計從,甚至要求學校公開所有學生數據,定期彙報違反校規的國際學生,並對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國際學生進行定期篩查。這種干涉學術自由的做法遭到了哈佛大學的堅決抵制,校長艾倫·加伯表示,哈佛大學不能失去自己的獨立性,也不能允許自己被政府接管。

學術人才加速流失

在科研經費削減、簽證政策收緊以及學術自由受到干涉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美國的學術人才開始加速流失。英國《自然》雜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受訪科研人員準備離開美國。今年第一季度,申請海外職位的美國科學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

中歐展開“搶人”大戰

面對美國學術人才的流失,中國和歐洲紛紛採取措施,展開了激烈的“搶人”大戰。歐盟設立了新的計劃,投入40多億港元,希望將歐洲打造為“科學避風港”。法國也啟動了“科學安全場所”計劃,撥款高達15萬歐元用於接待美國研究人員。與此同時,中國也積極向美國科研人員拋出橄欖枝。例如,北京大學直接聯繫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巴塞羅那大學也報告稱,來自美國的申請人數有所增加。

“留學美國”招牌變質

香港科技大學前校長陳繁昌指出,特朗普政府正嚴重侵蝕學術自由,使得“留學美國”的品牌已經變質。他表示,美國大學是否一定要找外國學生?未必要的,表面上美國自己都有人,但他們沒想過美國這方面的軟實力很重要,這個軟實力不可以用錢買回來。拆一樣東西很快,一腳踢便倒塌,但重建要很久。

“科學難民”或將出現

陳繁昌還指出,特朗普重掌白宮後,大幅削減聯邦科研經費,又以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為由,審查多間大學撥款,很多大學教授心灰意泠,將出現“科學難民”。

美國科學或將衰退

隨著科學的全球化,人才也會遷移到能夠蓬勃發展的地方。美國科學的衰退並不是憑空而來的。結構性優勢已變得不確定,並因內部政治原因而分裂。這一轉變可能標誌著全球科學力量重新分配的開始。隨著美國取消限制,其他國家成為知識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