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計劃,這項旨在緩解基層家庭在漫長輪候期間經濟壓力的試行措施,即將在今年6月底畫下句點。這項自2021年推行的計劃,為合資格的輪候公屋滿三年且未領取綜援的家庭提供每月1,300至3,900元的津貼,在過去幾年為不少基層家庭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援。 然而,隨著計劃的結束日益臨近,社會上對於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對依賴這筆津貼度日的家庭的衝擊,表達了深切的憂慮。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清楚地揭示了這種憂慮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正在領取現金津貼的受訪者,對於津貼終止感到極度不安,擔心這將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這份報告不僅是對現狀的描繪,更是對未來潛在困境的預警,值得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告別援手:津貼終止的背景與原因
輪候公屋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設立,源於政府認識到公屋輪候時間過長,對基層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特別是租金壓力。這筆津貼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他們入住公屋之前,提供一個緩衝,減輕他們在租住私人市場,尤其是劏房等惡劣居所時所面臨的經濟困難。 計劃推行以來,確實為部分合資格家庭提供了實質性的幫助,許多受訪者表示,津貼有效紓緩了租金、水電等生活開支壓力,甚至有助於改善居住環境或增加儲蓄。
然而,政府方面早前已表明,基於審慎運用公共財政資源的原則,無意延長該計劃。 儘管社協指出,目前計劃尚有約20億元的預算餘額,足以支持計劃再延長至少一年,直到簡約公屋供應較為穩定。 但政府的決定似乎更傾向於將資源集中於其他房屋供應措施,例如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認為這些措施能在未來逐步取代現金支援的功能。
不過,社協及受訪者普遍認為,現階段的房屋供應,包括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仍然不足以應付龐大的需求,公屋輪候時間中位數仍處於高位(5.5年),許多家庭預計在短期內仍無法上樓。 在這種情況下,「一刀切」地取消現金津貼,無疑會讓許多仍在苦候的基層家庭失去重要的經濟支撐。
社協的警鐘:數據背後的基層困境
社協的調查報告,透過具體的數據和個案故事,生動地呈現了現金津貼終止對基層家庭的潛在衝擊。調查訪問了330戶基層住戶,其中約四成正在領取現金津貼。 令人擔憂的是,近九成(89%)領取津貼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津貼停止,他們的生活將受到極大或大影響。
這些影響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體現便是生活開支的削減。調查發現,69%的受訪者表示需要節衣縮食,這意味著他們將被迫在食物、衣物等基本生活所需上大幅縮減開支,生活質素將進一步下降。 此外,超過一半(51%)的受訪者表示會減少子女的學習開支。 教育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關鍵,削減這方面的開支,無疑會對基層子女的未來發展產生長遠的不利影響。更有甚者,有43%的受訪者坦言可能無力支付現時的租金,這將使他們面臨被迫遷或搬往更惡劣居所的風險。
個案故事,如那位獨力撫養子女、因身體勞損而辭職的阿娟,更是讓人感同身受。 對她而言,每月2700元的現金津貼不僅僅是金錢,更是支持兒子補習、讓一家人可以在夏天開冷氣、甚至能負擔買水果和煲湯的「奢侈」的可能。 津貼的取消,意味著她必須重返職場,即使身體狀況不允許,也為了生計別無選擇。 這些鮮活的例子,遠比冰冷的數字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說明現金津貼對於這些家庭而言,是多麼重要的生命線。
除了對現有受惠者的影響,社協的報告還點出了計劃在覆蓋面上的不足。現行計劃主要涵蓋輪候公屋滿三年的家庭和高齡單身人士,卻排除了數以萬計的非長者單身申請者,以及輪候時間未滿三年的住戶。 值得注意的是,非長者單身人士的平均輪候時間更長(平均6年),且租金佔收入比例更高,卻無法受惠於此計劃。 社協認為,政府應擴大津貼的受惠範圍,將低收入住戶、非長者單身人士以及居住在劏房、床位等不適切居所的人士納入其中,實現更精準的支援。
未雨綢繆:社協的呼籲與未來展望
面對現金津貼即將終止帶來的嚴峻挑戰,社協強烈呼籲政府重新考慮其決定,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最核心的訴求是將現金津貼計劃至少延長一年。 社協認為,這段緩衝期可以為正在輪候的家庭提供持續支援,同時讓政府有時間檢討和完善房屋供應策略,確保在簡約公屋等新措施到位後,能夠無縫銜接,填補現金津貼終止留下的空白。
除了延長計劃,社協還建議政府考慮將現金津貼恆常化,並根據經濟和租金變化每年調整津貼金額,以更好地反映基層家庭的實際需要。 同時,建議將津貼資格與輪候公屋申請時間脫鈎,改為集中支援所有低收入且有住屋困難的社群,特別是居住在惡劣居所的人士。 此外,社協也提及研究重推過往的「N無津貼」,與現行現金津貼雙軌並行,以更全面地覆蓋未能受惠於現有計劃的困難戶。
這些建議的核心,都指向一個目標:在房屋供應不足的現狀下,政府應 prioritiz(優先考慮)扶助最弱勢和邊緣的社群,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不會因為缺乏支援而陷入絕境。 社協強調,政府理財應以「保民生」為優先,即使在財政緊絀的情況下,也應精準投放資源,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最有需要的群體。
總結而言,輪候公屋現金津貼的結束,對於廣大基層輪候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社協的調查清晰地呈現了這種潛在的負面影響,提醒我們不能忽視這群體所面臨的困境。在期待長遠房屋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政府有責任確保基層家庭在過渡期間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延長並優化現金津貼計劃,不僅是對受助家庭的經濟支援,更是體現社會公義和人文關懷的重要一步。這不單是一個政策的取捨,更是對基層市民福祉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