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餐桌與指尖之間的外賣平台上演。美團,這家本地生活服務巨頭,在其最新一季財報發布後,股價出現了半個百分點的下跌,看似微小的波動,卻隱藏著市場對於其未來利潤空間的擔憂。而美團創始人王興的一席話,更是為這場戰役點燃了新的導火線——「不惜任何代價取勝外賣大戰」。這背後究竟是怎樣的策略考量?又將對公司的營運和盈利能力產生哪些影響?
外賣市場的白熱化競爭
近年來,外賣市場早已不是美團一家獨大的局面。除了老對手餓了麼,京東等新玩家也帶著「百億補貼」等策略大舉入局,讓這場仗越打越烈。 美團CEO王興坦言,歡迎新玩家進入外賣和即時零售市場,認為這證明了行業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然而,他也指出,當前行業中的競爭存在「內捲」現象,部分平台採用低價格、低質量的模式,這種非理性的競爭難以持續。 市場競爭的加劇,導致外賣業務訂單量增長放緩,美團也因此將繼續加大投資以鞏固市場份額。
「不惜任何代價」的決心與代價
王興「不惜任何代價」的表態,充分展現了美團捍衛其在外賣市場龍頭地位的決心。 這句話聽起來充滿氣勢,但也意味著公司將可能犧牲短期利潤,投入更多資源用於補貼用戶、商家和騎手,以及在技術和服務方面進行升級,以保持競爭優勢和用戶黏性。 美團方面也預計,今年第二季核心本地商業業務的增速將會放緩,而經營利潤率更是會按年顯著下跌。 這是對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財務波動的坦承,也是「不惜任何代價」所可能付出的直接代價。
利潤承壓的背後因素
美團利潤面臨壓力,除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額的補貼投入,還有其他不容忽視的因素。例如,配送成本是外賣平台重要的支出之一。雖然美團在無人配送等技術方面有所探索,但大規模的騎手隊伍依然是主要的配送力量,其社保等成本的增加也會對利潤構成壓力。 此外,商家端對平台抽成的議價能力、以及用戶對價格敏感度的提高,都可能壓縮平台的盈利空間。
在盈利能力受到挑戰的同時,美團也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利潤來源。即時零售,尤其是美團閃購業務,被視為重要的發力方向。 通過整合生鮮超市、醫藥健康等品類,構建更全面的「30分鐘達」服務網絡,美團希望在滿足用戶多元化需求中開闢新的增長曲線。 同時,美團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Keeta在香港和沙特的成功被視為可複製的經驗,並計劃進軍巴西市場,儘管短期內海外業務可能會影響盈利能力,但長期來看有望帶來可觀的收益。
長期價值與可持續發展
美團「不惜任何代價」的策略,從短期來看無疑會對財務數據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股價波動。然而,從長遠角度看,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維持用戶和商家的生態黏性,對於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王興也強調,競爭最終需要回到商業的本質,健康可持續的競爭需要與業務的基本面相匹配,而非僅僅依賴非理性補貼。 美團希望通過創新和提升服務品質,推動行業向更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
這場外賣大戰不僅是對美團的考驗,也是對整個行業生態的重塑。平台、商家、騎手和消費者,都將在這場變革中受到影響。對於美團而言,如何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平衡好投入與產出,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盈利之路,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而市場也將持續關注,這場以「不惜任何代價」為宣言的戰役,最終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