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FS警告六月熱帶氣旋恐襲港周末

近年來,香港在夏季遭遇熱帶氣旋的威脅越來越頻繁,這些氣旋帶來的強風與暴雨往往對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造成顯著影響。隨著2025年風季漸進,香港天文台預測今年將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且風季可能會於6月或之前提前開始,並在10月或之後結束[1][5]。此外,美國GFS模型的最新預測顯示,下個6月的某個周末可能會有熱帶氣旋接近香港,加劇了市民對即將來臨風季的關注。接下來,我們將詳細探討香港面臨的熱帶氣旋風險趨勢、最新的氣旋名字變化,以及市民應如何積極應對和準備。

熱帶氣旋風險與預測

2025年風季的展望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預測,2025年的熱帶氣旋活動可能呈現正常偏多的態勢,預計將有五至八個熱帶氣旋途經或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1]。這樣的數量足以使香港多次遭遇強烈天氣事件,包括狂風暴雨和陣陣驟雨。風季的起點預料會比往年稍早,約在6月或之前出現,並持續到10月或更晚,這段時間內,香港需要做好警戒準備,密切注意風暴動向和官方警告[1][5]。

美國GFS的氣象模擬分析

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是一套有名的天氣預報模型,其6月份的周末熱帶氣旋趨勢顯示,可能會有熱帶氣旋接近或靠近香港海域,為本地帶來威脅。雖然具體路徑及強度尚在變化中,但該預測使得社區和政府機構不可掉以輕心,提高應變和處理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市民應當透過官方渠道持續掌握最新預報,以防意外[5]。

熱帶氣旋名單更新

三大新氣旋名字登場

2025年的熱帶氣旋命名名單中,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新增了三個名字,分別是布里海星天馬,這三個新名字分別取代了過去的杜蘇芮蘇拉海葵,以反映新一輪命名制度的調整與更新[2][3][4]。

布里:由南韓提供,寓意大麥,象徵農作物與收成。
海星:由越南提出,指的是具有星形姿態的棘皮動物海星,具自然界特色。
天馬:由中國提交,源自中國古代神話中象徵飛翔與力量的傳說飛馬,具有文化與傳奇意義[3]。

這些新命名不僅增添了熱帶氣旋辨識的多樣化,也體現出各國氣象部門間密切的睦鄰合作與文化交流,有助於更有序地追蹤與聯合應對熱帶氣旋。

市民如何做好準備

政府協調與應急演練

香港政府已經展開跨部門的桌上模擬演習,涵蓋約40個政策局、部門及相關機構,旨在確保面對颱風侵襲時,政府各部門能迅速協調合作,有效執行應急措施[5]。這類演練多次檢驗和優化應對程序,強化協調指揮鏈,提升抗災能力,對保障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個人與家庭防護建議

面對風季的挑戰,市民在家中和日常生活中可做好以下準備:

  • 密切關注天文台預報:定期收聽、閱讀香港天文台發布的熱帶氣旋信息,保持足夠資訊彈性和時間預判。
  • 檢查並加固居家結構:確保窗戶、玻璃及門窗牢固無損,清理陽台和窗邊可能被風吹起的物品,避免風暴中意外飛落的危險。
  • 儲備基礎生活用品:存足夠的食物和水,包括日常飲用水及緊急時使用的瓶裝水,備好手電筒、電池、收音機等應急設備。
  • 制定緊急應變計劃:與家人明確緊急聯絡方式和避難地點,預先規劃遭遇災害時的行動路線,保持團隊合作。
  • 準備妥當的市民能更從容面對突發氣象事件,不但保障自己安全,也能在社區中發揮積極作用。

    總結而言,2025年對香港來說風季仍可能是一次波濤洶湧的挑戰。面對五至八個熱帶氣旋的潛在威脅,既要仰賴政府跨部門的高效協調,也要依靠市民主動做好預防和應變。在新命名體系的助力及多方合作下,香港將持續強化抵禦熱帶氣旋災害的整體能力。持續關注氣象動態與落實防颱措施,是確保城市安全與穩定的關鍵所在。

    資料來源:

    [1] v4.hkcoc.com

    [2] www.hk01.com

    [3] www.singtao.ca

    [4] hk.epochtimes.com

    [5] hongkong-invest.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