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惠湯文亮熱銷赤柱灘道豪宅 六年價漲4%至5.2億

在風雲詭譎的房地產市場中,每一次大額交易都像是在平靜湖面投下的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特別是當市場老手、人稱「樓市大好友」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其關聯人士頻頻傳出「減磅」消息時,總能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與解讀。這次,目光聚焦在了香港南區的赤柱灘道8號一處豪宅,以港幣5.2億元的意向價放售,而其六年前的買入價是5億元,帳面升值僅約4%。這宗交易,看似平淡的數字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市場訊息?

豪宅光環下的數字遊戲

香港南區,一直以來都是頂級豪宅的代名詞,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私隱度,吸引著無數富豪名門。赤柱灘道8號,這處涵蓋3幢低密度住宅的物業,每層實用面積約2,095平方呎,並附設私人泳池,步行至赤柱正灘僅需約一分鐘,盡顯尊貴與便利。物業共提供9個住宅單位及10個車位,總實用面積約18,852平方呎,可重建面積更可達19,950平方呎。這樣的物業,無疑是站在市場金字塔尖端的珍罕資產。

然而,對比其六年前的購入價5億元,如今5.2億元的索價,僅錄得約4%的帳面升幅。六年時間,一個頂級豪宅僅僅升值4%,這個數字在過往香港樓市動輒雙位數甚至更高的升幅面前,顯得格外「溫吞」。這不禁讓人思考,是豪宅市場的光環褪色了?還是賣家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

「減磅」訊號:順勢而為或未雨綢繆?

提到湯文亮,他常以其獨到的市場見解發聲,近年來,紀惠集團頻頻傳出放售旗下物業的消息,湯文亮對此曾公開表示,「減磅」是為了減債,屬於正常的公司運作。這并非單一事件,近期紀惠集團接連沽售多項資產,包括商廈及其他南區豪宅。這股「減磅」風潮,似乎正在紀惠集團內部持續進行。

從表面上看,這可能是企業資產配置的正常調整,亦或是對未來市場走勢的一種反應。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收緊信貸,不少投資者選擇出售物業以降低負債,這已成為普遍現象。湯文亮也曾坦言,目前「個個都做緊」減債。因此,紀惠集團的「減磅」行動,可能部分是為了應對銀行要求降低借貸比例的需求。

然而,對於像紀惠集團這樣的資深投資者而言,每一次「減磅」也可能蘊含著對市場前景的判斷。雖然中原地產的研究報告指出,受超級豪宅供應短缺及息口見頂等利好因素帶動,2024年下半年豪宅走勢將繼續向好,今年將會是「超級豪宅年」。但同時也指出,二手洋房的樓價可能會有10%至25%的調整。這種市場的分化,或許是促使資深投資者調整策略的原因之一。

微薄升幅背後的市場實況

六年4%的升幅,對於赤柱灘道8號這樣的頂級豪宅而言,確實稱不上亮眼的回報。這段時間,香港樓市經歷了數波起伏,全球經濟環境也變化劇烈。雖然南區豪宅因其稀缺性和獨特性,相對其他物業類別更具抗跌力,但也無法完全免疫於市場的整體波動。

一方面,過去幾年全球利率環境的變化、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本地經濟的調整,都對高端物業市場構成壓力。另一方面,雖然有「撤辣」等政策刺激,以及專才來港帶來的租賃需求增加,為豪宅市場帶來支持,但買賣市場的氣氛依然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根據最新的市場報告,今年第一季山頂南區的買賣成交呈現「量升額跌」的情況,反映雖然交投量有所回升,但成交金額卻有所下降,部分二手物業出現議價甚至減價成交的現象。

赤柱灘道8號的微薄升幅,或許正是當前高端豪宅市場某種程度膠著狀態的縮影。買家對於高價物業的出價更趨謹慎,而業主在面對市場不確定性時,也可能願意以較為溫和的價格調整來吸引買家,實現資產的流動性。

結語:數字之外的考量

紀惠集團湯文亮關聯人士放售赤柱灘道8號豪宅,並非一個簡單的買賣個案。5.2億元的索價,以及六年4%的升幅,這些數字不僅反映了該物業自身的價值變化,更折射出資深投資者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策略選擇,以及香港高端豪宅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減磅」是紀惠集團應對市場變化的方式,是降低負債、保持靈活性的實際行動。而赤柱灘道8號的交易,無論最終能否以意向價成交,都將為市場提供一個重要的參考點。在豪宅市場「量升額跌」的背景下,這宗交易的進展將進一步驗證高端物業的定價策略和市場承接力。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即使是頂級資產,其價值波動也受到宏觀經濟和市場情緒的牽引。這宗個案提醒我們,投資決策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市場脈動、結合自身情況的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