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增6種依托咪酯類毒品 今年首季近200人吸食

近年來,一種俗稱「太空油」的新興物質,正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社會,尤其對年輕族群構成嚴重威脅。這種被不法分子偽裝成潮流電子煙油的物質,其主要成分為依托咪酯及其類似物,正因為其隱蔽性與偽裝性,使得許多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踏入毒品的泥淖。為遏止這股歪風,政府正積極推動修法,擬將依托咪酯的六種類似物增列為毒品管制,以期從源頭加強打擊,同時,第一季將近200人的吸食數據,也再次敲響警鐘,提醒我們這場毒品戰爭已刻不容緩。

「太空油」的真面目:從麻醉劑到致命誘惑

依托咪酯(Etomidate)在醫療上是一種短效的靜脈麻醉劑,具有起效快速、作用時間短、藥物代謝快等特性,常用於手術麻醉誘導。然而,正是其具有的中樞神經鎮定效果,被不法之徒看中,將其混入電子煙油中,以「上頭」的迷幻感吸引使用者。吸食後,使用者可能出現神智不清、身體抽搐、站立不穩等類似「喪屍」的狀態,因此「太空油」在台灣也被稱作「喪屍煙彈」。長期或過量吸食更可能導致嘔吐、頭痛、呼吸困難、失憶、昏迷,甚至死亡。與傳統毒品不同的是,「太空油」常以電子煙形式出現,且常添加各種水果口味,降低了使用者的警覺性,特別容易在青少年群體中蔓延。

毒品的變形記:依托咪酯家族的威脅

依托咪酯並非單一物質,它擁有一系列結構類似的「家族成員」,如美托咪酯(Metomidate)、丙帕酯(Propyl pamidate)和異丙帕酯(Isopropyl pamidate)等。這些類似物與依托咪酯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也同樣被不法分子用於製造「太空油」。為了更有效地遏止依托咪酯及其類似物的氾濫,除了將依托咪酯本身列管外,將其具有濫用潛力的類似物一同納入毒品管制範圍,是從根本上打擊這類新型毒品的關鍵一步。香港已於2025年2月14日將依托咪酯及其三種類似物(美托咪酯、丙帕酯和異丙帕酯)列為毒品。台灣目前也正積極研議,擬增列六種依托咪酯的類似物至毒品管制範疇,展現政府對抗新型毒品的決心。

數據的警示:不容忽視的吸食人口

今年第一季近200人吸食「太空油」的數據,無疑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雖然搜索結果並未直接提供台灣今年第一季確切的吸食依托咪酯人數統計,但從相關報導中可見,依托咪酯在台灣的濫用情況正快速惡化。例如,食藥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非尿液檢體檢出依托咪酯類件數高達2905件,比起2023年全年的22件暴增132倍。這驚人的增長數字,反映出「太空油」已在台灣社會中迅速擴散,且可能存在大量未被發現的黑數。此外,香港的數據也顯示,2024年1月至6月,21歲以下被呈報吸食毒品的人數有所上升,其中超過75人吸食「太空油」。這些數據都再再證實了「太空油」對年輕族群的嚴重威脅,以及將其列管的急迫性。

修法與挑戰:打擊新型毒品的漫漫長路

將依托咪酯及其類似物增列毒品管制,是政府打擊「太空油」的重要策略。一旦列管生效,非法製造、販運、持有及吸食這些物質都將面臨嚴峻的法律制裁。這不僅能提高對不法分子的嚇阻力,也為執法單位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依據,以便更有效地查緝相關案件。然而,毒品的演變速度往往快於法規的修訂,不法分子可能不斷改變毒品成分或合成新的類似物來規避管制。因此,除了法律層面的努力,更需要強化邊境查緝,阻絕毒品原料輸入,並加強對新型態毒品的科研監測與分析能力。

教育與防範:築起年輕世代的防護網

面對「太空油」對年輕族群的嚴重滲透,加強宣傳教育刻不容緩。政府與民間團體應攜手合作,透過多元管道向青少年及其家長解釋「太空油」的偽裝性與嚴重危害,提高他們的警覺性。學校應將禁毒教育融入課程,透過講座、影片、戲劇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毒品的真實面貌與潛在風險. 同時,社群媒體平台也應負起社會責任,加強內容審核,防止「太空油」等毒品的非法宣傳與販售.

結語:全社會的反毒共識與行動

「太空油」的興起及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政府加速推動修法,將依托咪酯及其類似物列管,是重要的第一步. 然而,更關鍵的是,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更強大的社會防護網,透過持續的宣傳教育,提高大眾,特別是年輕世代的識毒、拒毒能力. 同時,家長、學校、社區應保持警覺,關心身邊的親友,一旦發現有疑似吸食毒品的情況,應立即尋求專業協助. 只有凝聚全社會的反毒共識,並付諸實際行動,才能有效遏止「太空油」等新型毒品的擴散,為下一代營造一個更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