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elato-Go疑撤港,開心果雪糕曾掀熱潮

結業潮下的人氣警鐘:從Gelato-Go撤港看市場變遷

甜美的味道總是特別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尤其是那種在炎炎夏日裡,一口咬下帶來瞬間清涼的意式雪糕(Gelato)。然而,當一間曾經因為獨特口味,特別是那股濃郁迷人的開心果味而爆紅的過江龍雪糕店,悄悄地貼上「永久停業」的告示時,不禁讓人心頭一顫,感嘆香港市場的變幻莫測。美國連鎖雪糕店Gelato-Go,自2019年12月登陸香港以來,陪伴港人走過近六個年頭,從尖沙咀的首間店,到後來拓展至灣仔分店,一度是不少雪糕愛好者的打卡熱點。如今,兩間分店相繼傳出結業消息,尖沙咀店已證實永久停業,而灣仔店亦處於「暫時停業」狀態,這家「開心果轉轉筒雪糕」的網紅店,似乎正逐步撤出香港市場。 這不僅僅是一間甜品店的結束,更像是一個訊號,提醒著我們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即使是擁有高人氣和獨特賣點的品牌,也難以倖免於市場的嚴峻考驗。

過江龍的甜蜜攻勢與本土挑戰

Gelato-Go當年登陸香港,憑藉其主打每日新鮮製造的意式Gelato,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實顧客。不同於一般的雪糕,Gelato的製作方式使其口感更綿密、紮實,脂肪含量相對較低,更能突顯食材的原味。Gelato-Go提供的口味選擇豐富多樣,除了經典的朱古力、士多啤梨等,還引入了坊間少見的玉桂味、椰子味,甚至為迎合本地市場,推出了奶茶味、薑汁撞奶味、豆腐花味等港式特色口味,成功抓住了香港人愛嚐鮮的胃口。

然而,真正讓Gelato-Go聲名大噪的,無疑是其近年推出的「開心果轉轉筒雪糕」。 這款雪糕將香濃的開心果Gelato裝入雪糕筒後,再沾滿開心果碎,最後淋上開心果醬,層層疊加的開心果元素,為雪糕迷帶來極致的味覺享受。 其獨特的造型和濃郁的風味,被譽為「神還原泰國街頭大熱的開心果轉轉筒」,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爆話題,成為一時無兩的打卡寵兒。 一時間,Gelato-Go的分店外經常大排長龍,人氣可謂一時無兩。

然而,正如所有過江龍品牌一樣,在香港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中立足並不容易。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以及不斷變化的消費趨勢,都是擺在經營者面前的巨大挑戰。即使擁有明星產品和高企的人氣,也需要穩健的經營策略和持續的創新,才能抵禦市場的風浪。

開心果熱潮的潮起潮落

近年來,香港市場確實興起了一股「開心果熱潮」。無論是雪糕店、烘焙店,抑或是飲品店,紛紛推出以開心果為主題的產品,從開心果雪糕、開心果蛋糕,到開心果撻、開心果飲品,應有盡有。 這股熱潮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Gelato-Go「開心果轉轉筒」的爆紅,但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品牌加入開心果產品的戰局,分薄了市場份額,也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單一產品的新鮮感逐漸降低。

市場的飽和、消費者口味的快速變化,以及其他品牌的競爭壓力,都可能對像Gelato-Go這樣依賴單一爆款產品的店舖造成衝擊。一旦熱潮退卻,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就容易陷入經營困境。

結業潮下的市場縮影

Gelato-Go的結業消息,是近年香港餐飲零售業「結業潮」的一個縮影。 在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本地消費力受壓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少實體店舖面臨經營困難。尤其是像餐飲這樣高度依賴線下消費的行業,更是首當其衝。高昂的租金成本,加上持續的人力短缺和成本上升,讓許多企業舉步維艱。

此外,消費模式的改變也對傳統零售業帶來挑戰。線上購物的興起、外賣平台的普及,分流了部分線下客源。年輕一代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和話題性,這也解釋了像「開心果轉轉筒」這樣的產品為何能在短時間內爆紅,但也可能因為缺乏持續的新意而迅速被遺忘。

前行的路:創新與應變

Gelato-Go的撤港,無疑令人惋惜,但也為其他品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單純依賴一兩個爆款產品並非長久之計。持續的產品創新、靈活的經營策略、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以及穩健的財務管理,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未來,香港的餐飲零售市場將繼續充滿挑戰與機遇。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能否貼近本地需求,提供獨特且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並具備應對外部變化的韌性。Gelato-Go的故事,或許能成為一個警鐘,提醒著所有在香港經營的企業,必須不斷學習和適應,才能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