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在面對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減災目標,確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儘管日本在防災減災方面已投入大量資源和努力,但要實現顯著減少遇難人數的目標,仍然困難重重。
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威脅
南海海槽是指從靜岡縣外海的駿河灣,延伸至九州日向灘外海的海底溝狀地形。歷史上,這裡約每100至150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地震。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在2025年1月修正了未來30年內發生芮氏規模8至9級地震的機率,從原來的70%至80%上調至約80%,顯示地震風險正在升高。
日本政府在2014年3月制定了《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劃》,其中提出「死亡人數減少約八成」等目標,並指定了29個都府縣707市町村為「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區域」,以便持續推進防災減災措施。然而,根據2025年3月31日發布的最新災害預估報告,即使經過多年的努力,死亡人數的減少幅度仍未如預期。
最新災害預估的結果
日本政府工作小組於2025年3月31日發布的災害預估報告顯示,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造成最多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92萬億日圓。此外,除了直接死亡外,還可能有多達5萬人的間接死亡。這場地震預計將對日本全國約半數人口產生影響,31個都府縣的764個市町村將遭受震度6弱以上的強震或3米以上的海嘯侵襲。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估算的死亡人數為32.3萬人。儘管經過12年多的防災減災努力,死亡人數僅減少了不到10%。這顯示,要達到原先「減少八成死亡」的目標,仍然非常遙遠。新版災害預估表明,這場災難將會動搖日本的國家根基,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防災減災的挑戰與對策
日本政府的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威脅,日本政府正積極採取以下措施:
結語:持續努力,共同面對
南海海槽大地震對日本而言,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威脅。儘管日本在抗震技術和防災政策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但要實現顯著減少遇難人數的目標,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日本政府和民眾需要共同努力,不斷改進防災措施,提升防災意識,才能在未來的災難中最大限度地保護生命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