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午夜之錘」行動:鑽地彈攻擊伊朗核設施
2025年6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軍發動「午夜之錘」行動,對伊朗三大核設施,包括福爾道、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發動空襲。據報導,美軍使用了7架B-2轟炸機,投擲了三萬磅的GBU-57巨型鑽地彈,旨在摧毀深藏地下的核設施。此外,還有潛艇發射了30枚戰斧巡航導彈,攻擊伊斯法罕的目標。
鑽地彈的功效與局限
GBU-57鑽地彈,重達13.6噸,理論上可以穿透60米的地下。有專家認為,若使用兩枚GBU-57,第一枚炸開深洞,第二枚接著炸,有可能摧毀90米以下的地下工事。然而,這種方式的難度極高。同時,只有B-2轟炸機能夠攜帶和投擲GBU-57。
特朗普的戰略意圖:政權更替?
儘管美國國防部長表示,此次行動並非尋求伊朗政權更替,但特朗普的舉動,暗示了更迭伊朗政權的可能性。他曾命令伊朗「無條件投降」,甚至聲稱知道哈梅內伊的所在地,只是尚未下令擊斃。
各方反應與國際局勢
- 伊朗的反應: 伊朗誓言將對美國的襲擊做出回應,並可能採取包括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在內的報復措施。
- 國際社會的反應: 各國的反應多停留在口頭聲援,輿論擔憂特朗普打開了潘朵拉魔盒,使中東地緣政治局勢更加複雜。
- 國際原子能組織的評估: 國際原子能組織總幹事格羅西表示,沒有證據表明伊朗在系統性地研製核武器,即使伊朗想衝刺,也需要數年時間。
美國的戰略考量
- 國內政治: 特朗普在國內面臨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的 opposition,以及對美國再次軍事介入中東的擔憂。
- 以色列的影響: 以色列對伊朗擁有核武器的立場強硬,並可能在美國不採取行動的情況下單獨行動,甚至威脅使用核武器。
- 與伊朗脫鉤的可能性: 若美國從大中東收縮,與伊朗脫離接觸,伊朗的導彈和核武器實際上威脅不到美國本土。
潛在的風險與後果
- 伊朗的報復能力: 伊朗可能採取包括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襲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等報復措施。
- 地區衝突升級: 美國的行動可能引發更廣泛的中東衝突,甚至可能影響全球能源供應和安全。
- 國際秩序的挑戰: 現有的國際秩序可能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局勢,世界局勢可能趨於更加混亂。
未來走向
美國與伊朗的衝突,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意圖,都將對中東地區和全球政治產生深遠影響。未來局勢的發展,取決於各方如何應對和調整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