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局評估:襲擊未竟全功,白宮斥貶低前朝?

美國防情報局稱襲擊未完全摧毀伊朗核設施,白宮回應稱此舉意在貶低特朗普。

事件概述

2025年6月,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加劇,美國軍事介入。美軍對伊朗多處核設施發動攻擊,聲稱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計畫。然而,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的初步評估報告指出,此次襲擊並未完全摧毀伊朗的核設施,可能僅使伊朗核計畫進程倒退數個月。

白宮的反駁

針對國防情報局的評估,白宮迅速做出回應,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這份評估報告「企圖貶低特朗普,抹黑完美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飛行員」。白宮堅稱,此次行動完全成功,並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計畫。

特朗普的立場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衛星圖像顯示伊朗所有核設施均遭受巨大破壞,徹底摧毀是正確的描述。他批評一些媒體報導這些遺址「遭到嚴重破壞」而非「被徹底摧毀」。

襲擊細節

據報導,美軍以「午夜之錘行動」攻擊伊朗核設施,使用了B-2隱形轟炸機和潛艦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目標包括福爾多的核設施、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

各方反應

  • 伊朗: 伊朗官員表示,將繼續對美國的攻擊進行報復,並強調如果尋求談判,以色列和美國的攻擊必須停止。
  • 國際社會: 國際社會對此事件表示擔憂,並呼籲各方保持冷靜,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美國國內政治影響

此次事件不僅牽涉國際關係,也對美國國內政治產生影響。白宮與情報部門的意見分歧,以及特朗普政府對外宣傳的強硬立場,都引發了廣泛關注。

後續發展

目前,中東地區局勢仍然緊張,各方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以及伊朗核計畫的未來,都充滿不確定性。

伊朗核計畫的歷史與現狀

伊朗核計畫始於1950年代,並在美國的幫助下起步。在冷戰時期,美國將伊朗視為其在波斯灣地區的重要盟友,並支持其發展核技術。然而,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美伊關係急劇惡化,美國開始對伊朗的核計畫表示擔憂。

近年來,伊朗核計畫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2015年,伊朗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即伊朗核協議。根據該協議,伊朗同意限制其核計畫,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對其制裁。

然而,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此舉導致伊朗逐步放棄履行核協議中的義務,並加緊推進其核計畫。

美國的法律依據與爭議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的合法性備受爭議。根據《聯合國憲章》,只有在自衛或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一國才能對另一國使用武力。

美國政府聲稱,其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是為了防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從而維護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然而,批評人士認為,美國的行動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可能違反國際法。

此外,美國情報界對伊朗是否正在積極研發核武器存在不同看法。一些情報官員認為,伊朗並未積極尋求發展核武器,而另一些情報官員則認為,伊朗正在秘密推進其核計畫。

未來展望

美國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以及隨之而來的各方反應,使得中東地區局勢更加複雜。未來,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以及伊朗核計畫的走向,將對地區和全球安全產生重要影響。各方需要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