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跨境支付啟動:首日交易破 2.5 萬筆,市場反應熱烈

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25年6月22日正式啟動「跨境支付通」服務,標誌著中港兩地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邁出重要一步。該服務首日即錄得逾2.5萬筆交易,顯示市場對便捷跨境支付的強烈需求。

中港跨境支付通啟動背景與重要性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人員往來和資金流動日益頻繁,傳統跨境匯款流程繁複且費用較高,成為制約兩地經濟交流的重要瓶頸。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攜手推出「跨境支付通」,旨在實現內地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IBPS)與香港轉數快(FPS)的無縫連接。

這一創新機制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更以零手續費、即時到帳等特點,大幅降低了用戶成本,提高了資金流轉效率。首日交易量超過2.5萬筆,其中北向匯款約6900筆、南向匯款約1.9萬筆,有效反映出市場對此類便捷金融工具的迫切需求。顯示出市場對於更加簡便、快捷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方式的強烈渴望,也預示著未來跨境金融服務發展的新趨勢。過去,跨境支付往往需要透過傳統銀行電匯或其他中間機構,不僅耗時費力,還會產生高昂的手續費用,使得許多小型或頻繁的跨境交易變得不划算。「跨境支付通」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些痛點,讓跨境支付變得像本地支付一樣便捷。

多元應用場景促進雙向便利

「跨境支付通」初期涵蓋三大主要場景:南向便利化匯款、北向便利化匯款及雙向便民服務。南向方面,即中國內地居民可輕鬆將資金匯至香港參與銀行帳戶;北向則是指香港居民能夠24小時全天候將資金匯入內地指定帳戶。此外,此平台還支援留學繳費、醫療支出、薪酬發放及補貼派發等多種日常生活和商業用途,使得兩地居民和企業在財務往來上更加靈活方便。這些應用場景的拓展,讓「跨境支付通」不僅僅是一個金融工具,更成為連接兩地人民生活、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舉例來說,在過去,內地學生在香港留學,其父母需要透過複雜的程序才能將學費匯至香港,而現在,透過「跨境支付通」,即可輕鬆完成繳費。同樣,香港居民在內地工作或生活,也可以更加便捷地接收來自香港的薪資或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支付通」透過手機號碼或銀行賬戶即可完成操作,用戶無需記憶複雜賬號,大幅提升使用者體驗。同時,每位用戶每日每家參與銀行最高可匯出1萬港元,有效控制風險並保障交易安全。這種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平衡,是「跨境支付通」能夠快速獲得市場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簡化操作流程,降低操作門檻,讓更多人能夠輕鬆使用,同時透過限額等措施,確保交易的安全性,降低潛在的金融風險。

優勢明顯 推動金融合作新格局

相較於傳統電匯方式,「跨境支付通」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及全天候運作等明顯優勢。一方面,它消除了中間環節,使得付款幾乎實現即時到賬;另一方面,由於免收手續費,也減輕了個人和企業負擔,有助於促進更多小額頻繁交易。此外,此舉也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更廣泛區域的金融合作基礎。隨著交易量的增加,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據悉,目前已有六家內地大型銀行以及六家香港主要銀行加入首批試點行列,共同支持該項目運作,未來預計會有更多機構陸續接入,以擴大覆蓋範圍並完善生態系統。監管部門亦表示會持續關注使用情況,不斷總結經驗以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隨著更多金融機構的加入,以及監管部門的持續優化,相信「跨境支付通」的服務範圍和功能將會不斷完善,為兩地居民和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

綜合而言,「中港跨境支付通」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深化兩地經濟融合的重要舉措。在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它為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提供堅實保障,也為未來更多創新型金融產品鋪路。隨著使用規模逐步擴大,相信這一平台將成為連接中國內地與香港乃至更廣泛區域的重要橋樑,加速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未來,或許可以考慮將「跨境支付通」的模式推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貿易和金融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

[1] unwire.hk

[2] inews.hket.com

[3] news.cnyes.com

[4] www.exmoo.com

[5] www.worldjournal.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