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婷,這位年輕的西貢區議員,在參與香港小姐競選初選後一日,便宣布退選。她的決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網民對此表達了意見,部分人認為她的退選是明智之舉,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為了博取關注。莊雅婷本人則表示,她的初衷是希望藉助港姐的平台來提升公眾對區議會工作的認識,尤其吸引年輕人參與社區事務。然而,她認為社會對此方式的接受度與其預期存在差距,並且擔心此舉可能對區議會的觀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決定退選以「保護區議會的形象」。
公眾輿論與質疑
莊雅婷參選港姐的消息一出,即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許多網民對她作為區議員的身份與參選港姐的動機提出質疑。有網民直言「港姐形象好失禮咩?」,認為兩者之間的界線模糊,質疑她是否想藉此機會轉戰演藝圈。這種看法反映了公眾對於民意代表的期望,認為區議員應專注於服務社區,而非追求個人名利或過度的曝光。也有網民批評她「貪慕虛榮」、「野心勃勃」,認為參選港姐是一種「博眼球」的手段,而非認真履職的表現。然而,也有部分網民支持莊雅婷的說法,認為她希望透過創新的方式接觸年輕人,這本身並沒有問題。他們認為,時代在變遷,傳統的宣傳方式可能已無法觸及年輕一代,因此嘗試新的平台是值得鼓勵的。
政治立場與政黨回應
莊雅婷所屬的民建聯對此事件的反應亦值得關注。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表示,尊重成員的個人選擇,但同時強調區議員職責的嚴肅性,並要求莊雅婷履職盡責。這顯示了政黨在處理黨員個人事務與公職責任之間的平衡。部分民建聯內部人士私下表示,事前對莊雅婷參選港姐並不知情,並認為此舉「不太好看」,擔心會損害區議員的形象和莊雅婷的政治前途。這反映出建制派在維護公眾形象和傳統價值觀方面,傾向於採取較為保守的立場。同時,也有評論認為,莊雅婷的參選或許觸及了政壇「老派思想」的保守,但同時也可能開啟了新的溝通模式,值得進一步觀察。
政府部門的表態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回應記者提問時,強調所有區議員不論職業或背景,都必須遵守《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的相關要求,盡責履職。她指出,區議員參與任何活動,都必須確保不影響其區議員的職務,並要符合公眾期望。雖然她並未直接評論莊雅婷的參選是否恰當,但其發言已經明確傳達了政府對於區議員履職盡責的立場。她也提到,區議員若需缺席會議,必須獲得區議會主席的批准,且原因需與區議會職務相關,或有健康問題等。這番話也間接點出了莊雅婷參選可能面臨的行政與合規挑戰。
莊雅婷的初衷與辯解
莊雅婷在聲明中解釋,她參選港姐的初衷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讓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更了解區議員的工作內容和職責。她認為,過去一年半與年輕人接觸時,發現他們對區議員的認識相當有限,這促使她反思現有的工作模式。她計劃利用港姐平台,以更年輕、更有創意的方式推廣社區服務,例如拍攝短片、走進校園等活動,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社區建設。她形容參選港姐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希望能夠「一加一大於二」,將個人魅力與社區服務結合。然而,她也承認,這種嘗試可能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並且對區議會觀感可能產生影響,因此最終選擇退選。
網民的評價與反思
莊雅婷退選的決定在網上引發了另一輪的討論。許多網民對其迅速的決定表示理解,認為她在聽取社會意見後及時止蝕是明智的。然而,也有一些網民質疑她是否「輸不起」,或是這次退選本身就是一次「公關操作」。他們認為,真正的區議員應有獨立的判斷和堅定的意志,不應輕易受到輿論的影響。
從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社會對於公職人員的期望日趨多元化,但同時也存在著對傳統職責和形象的固守。一方面,年輕一代的政治人物傾向於嘗試更具創新性和多元化的方式來接觸選民、推廣社區服務,這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公眾對於公職人員的專業性、嚴謹性和形象仍然有著較高的要求。如何在創新與傳統、個人追求與公眾期望之間取得平衡,是所有公職人員,尤其是年輕一代政治人物,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的課題。莊雅婷的事件,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反映了當代社會對於公職人員角色扮演的複雜性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