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獨居婆婆深陷「劉德華父女」詐騙事件剖析
近期香港無綫電視(TVB)資訊性節目《東張西望》報道了一則令人心痛的詐騙案:一位七旬獨居婆婆Helen,憑藉對「劉德華」的信任,竟被假冒「劉德華」及其女兒的騙徒借走全部積蓄,最終身上僅餘6元。此事件不僅引發社會對老年人防詐騙的關注,也反映出情感詐騙隱蔽性及危害的深遠影響。
—
事件概述:情感連結與信任的危機
Helen是一名靠綜援維生的獨居老人。2025年初,她透過手機短訊收到一名自稱是著名藝人劉德華(簡稱「劉華」)的訊息,信中聲稱自己病重,急需資金購買藥物,並多次向她借錢。騙徒更透過「女兒Hanna」的身份多次周旋,增強騙局的真實度。Helen坦言,自己並非「劉德華」粉絲,甚至不喜歡其音樂風格,與對方聯絡純粹出於好奇,但對方出示了「劉德華護照照片」,增加其信任感。
Helen雖曾質疑該名「劉華」,但她仍堅定表示:「你夠膽呃我,我就夠膽畀你!」這句話淋漓盡致反映出她情感上的堅持與「賭博式」的信任,至發現真相時,已損失慘重。她甚至在節目中自稱「唔會醒」(不願醒悟),凸顯出情感詐騙的心理困境。
—
情感詐騙的特點與剖析
情感詐騙屬於心理操控的一種,騙徒利用情感需求進行欺騙,通常產生以下幾種特徵:
此類詐騙往往不著痕跡,令受害者身陷巨大心理壓力,甚至導致財務崩潰與生活困難。
—
為何老人易成情感詐騙目標?
獨居老人社交圈有限,情感空虛容易被虛假關懷與陪伴欺騙。
部分長者對網絡和信息技術掌握有限,難以識破虛假訊息和偽造證件。
年長者往往更為善良、寬容,且在情感需求上渴望被重視和陪伴。
家庭溝通不暢,外界監護和關注不足,使騙徒能長期持續操作。
—
《東張西望》報導的重要社會功能
該節目作為本地高人氣綜合資訊節目,不僅涵蓋娛樂與時事,更透過真實個案警醒市民:
– 揭露社會詐騙現象:報導將詐騙案件詳細揭示,令市民增強警覺。
– 深入分析情況特點:提供背後心理動機與作案手法,幫助民眾認識防範。
– 引發公眾討論與反思:刺激社會對長者保護制度和資訊安全環境的檢討。
– 推動政策支持:促使相關部門加強老人防詐教育與法律執法力度。
—
防範與援助建議
定期組織數碼安全教育,教導識別虛假訊息及保密個人資料。
社區工作者與志願者應主動關懷獨居老人,及時溝通盡早發現異常。
鼓勵家庭成員與長者多溝通,加強情感支持,降低他們被騙的心理空間。
推行多層面宣傳活動,曝光詐騙案例,提供諮詢與求助渠道。
完善法律處理機制,對詐騙犯罪予以嚴懲,提高犯罪成本。
—
結語:珍惜每份努力,守護老年尊嚴
Helen的遭遇是情感詐騙的縮影,提醒社會不僅要防範物質損失,更需關注受害者的情感傷害與心理康復。每位努力生活的長者,都應得到社會溫暖與充分保護。唯有多方合力,揪出詐騙黑幕,用透明真實的聲音守護每一個無可替代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