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地位的穩固與發展,正面臨著綠色金融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大重要機遇。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及碳中和目標的重視,香港必須積極把握這些新興領域,以鞏固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優勢。本文將從綠色金融的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機遇,以及香港政策支持三方面探討李民斌所強調的關鍵方向。
首先,綠色金融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到2030年前,僅低碳建築相關投資額就有望達到18兆美元[1]。香港不僅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更具備推動綠色債券等創新產品的條件。例如,今年6月特區政府成功發行了獲得標普全球AA+及惠譽AA-評級的綠色債券和基建債券,不但吸引了環球機構投資者熱烈認購,也延長了本地港元基準收益率曲線,有助於深化本地債券市場[2][4]。此外,隨著歐盟等國家對生物質燃料等綠能產品給予高溢價,加上碳稅與淨零排放目標推動下,香港在生物質燃料交易及定價方面具備天然優勢,有望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綠色能源交易平台[3]。
其次,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中,香港應充分利用其獨特角色與優勢。作為連接中國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香港不僅是資金流通中心,也是技術創新和人才集聚之地。在能源轉型、零碳基建以及跨境新能源車輛推廣等方面,大灣區提供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1]。例如,加快審批電力公司投資於跨境零碳能源設施,以及建立跨境綠色運輸通道,都將促使香港在大灣區內扮演更積極角色。此外,大灣區內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布局智慧城市、低碳產業鏈,而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融資平台來支撐,而這正是香港可以提供的重要服務。
最後,要實現上述願景,需要依靠政府政策配合及多方協同努力以提升競爭力。目前政府已提出六項提升中期氣候目標及加強可持續金融規範,包括制定統一且符合國際趨勢的可持續金融標準、市場規則,以及明確淘汰燃油車時間表並培訓相關專業能力[1]。同時,加快北部都會區基建項目的推進,也透過發行基建債券得到有效支持,使惠及經濟民生的大型工程能夠早日落實[2]。此外,多方智庫、高校以及企業間合作亦不可或缺,共同打造完善且具有前瞻性的綠色金融生態系統,使得香港能夠在未來全球環保趨勢中佔據領先位置。
總括而言,在李民斌眼中,要鞏固並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把握好『綠色』與『大灣區』兩個核心機遇」是關鍵所在。在全球氣候變遷壓力下,以創新驅動、制度完善結合戰略定位,是保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而隨著各項政策逐步落實以及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相信未來幾年內,香港將更加穩健地立足於世界舞台,不僅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可持續融資樞紐,更是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典範城市之一。因此,各界應繼續攜手合作,把握時代脈搏,共同開拓屬於下一階段的新藍海商機。
資料來源:
[2] www.hkma.gov.hk
[3] www.hkcd.com.hk
[4] www.hkma.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