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十六條:政策助力,加速研發上市

隨著中國創新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何破解研發難題、促進創新藥的臨床應用及多元支付,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2025年6月30日,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布了《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16條具體政策舉措,旨在從研發到臨床再到支付全鏈條支持創新藥,加速推動中國創新藥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這些措施涵蓋了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准入機制、促進醫院使用以及提升多元支付能力等五大方面,力求構建一個更完善、更高效的創新藥發展生態。

加強創新藥研發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明確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深化技術攻關,提高原始創新的能力。中國在生物製劑、小分子化學藥物等領域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突破,但同時也面臨同質化競爭激烈和部分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的問題。此項政策通過完善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等手段,有望激活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原始創新的積極性,推動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問世。更具體的說,政府將加大對早期研發項目的資助,鼓勵產學研合作,建立更完善的技術轉移機制,從而降低創新藥研發的風險和成本,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政策也鼓勵企業進行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整體研發水平。

其次,《若干措施》在保障創新藥順利納入基本醫保及商業健康保險目錄上作出重要突破。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首次正式設立“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這一舉措不僅拓寬了患者獲得先進療法的渠道,也為企業提供更穩定且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根據規劃,商保目錄將與基本醫保目錄同步申報調整,大幅減輕企業多頭申報負擔,同時促使兩者形成良性互補。這意味著,創新藥企業可以通過一次申報,同時獲得進入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的機會,大大簡化了流程,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此外,《若干措施》還強調利用真實世界研究數據來指導目錄準入及續約決策,使得評價更加科學合理。真實世界研究數據的應用,可以更全面地評估創新藥的臨床價值和經濟效益,為醫保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第三,在推動臨床應用和提升多元支付能力方面,新政鼓勵行業協會和醫療機構總結並分享使用經驗,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通過經驗分享和培訓,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了解創新藥的療效和安全性,提高用藥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医保药品云平台”的建設將實現對需求響應速度的大幅提升,有效解決供需匹配問題。這個平台可以實時監測藥品的需求和供應情況,及時調整藥品的生產和配送,確保患者能夠及時獲得所需的藥品。此外,政策還將把處方流轉全流程納入監管範圍,把控基金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過加強對處方流轉的監管,可以防止藥品濫用和欺詐行為,保障醫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若干措施》的這些安排有助於打破傳統單一支付模式瓶頸,引導社會資本更多參與,多層次、多渠道保障患者用上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療方案。這將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用藥可及性,促進創新藥的臨床應用。

綜觀此次出台的十六條具體舉措,不難看出政府對於打造中國自主可控、高效運行且惠及民眾的現代化醫療保障體系抱有高度期待。《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不僅回應了當前我國创新药领域存在的问题,更以系統全面的方法論支撐未來產業升級路徑。在全球生物製葯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此舉無疑將助力中國创新药企业縮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距離,加快優質產品惠及廣大患者。同時,多層次保障體系也能緩解因價格與支付能力差距帶來的不平衡問題,使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安全的新型治療服務。

未來,中國需要繼續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化真實世界數據運用,以及推動跨部門協同監管,以確保持續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以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藥的競爭力。深化真實世界數據運用,可以為醫保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推動跨部門協同監管,可以提高監管的效率和效果,保障創新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也要關注如何引導市場理性競爭、防止過度重複開發,以及提高基層診療水平,使整個生命週期管理閉環更加完整有效。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才能確保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推動中國創新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在政府積極引導下,中國创新药領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成果必將深刻改變疾病防治格局,造福千家萬戶。

資料來源:

[1] www.stcn.com

[2] paper.cnstock.com

[3] www.phirda.com

[4] www.chinaql.org

[5] www.gov.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