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重磅推出《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由國家醫保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旨在全面加速創新藥的研發激勵、支付機制和市場准入。這一政策被視為推動中國創新藥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對於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及促進醫藥科技自主創新具有深遠意義。
隨著全球醫療需求日益多元化,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創新藥的研發與應用。過去幾年,中國一類創新藥獲批數量大幅增加,2024年達48種,是2018年的五倍以上;2025年上半年更接近40種[3][4]。然而,同時也面臨同質化嚴重、臨床價值不突出等挑戰。《若干措施》正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從研發到支付再到市場准入形成全鏈條支持。
在研發激勵方面,《若干措施》強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利用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提供疾病譜和用藥需求數據支撐,有助於企業合理布局研發管線並走差異化路線[1][3]。此舉不僅能避免資源浪費,更能引導企業將研發重點放在真正具有未滿足臨床需求的領域,從而產出更多高品質的創新藥物。此外,政策鼓勵加大對真實有效創新的投資力度,包括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等方式推動技術突破和產品升級。這將引導更多資源流向具備顯著治療優勢的新型候選藥物,提高整體產業競爭力。政府希望透過此類支持,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攜手合作,加速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
支付雙軌機制的建設是《若干措施》的另一大亮點。該政策構建多元支付體系,一方面常態化調整醫保目錄,使符合條件的創新藥能以合理價格納入醫保範圍,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另一方面則增設商業健康保險中的創新藥品目錄,以拓寬支付渠道[2][3]。此舉不僅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也促進了商保與公保協同覆蓋,提升了整體醫療保障體系的韌性。除了醫保和商保之外,政策還鼓勵慈善捐贈及互助保障形式參與,使困難群眾能夠使用先進治療手段,有效提升社會保障層次,實現更廣泛的醫療公平。這也體現了政府對於弱勢群體的關懷,確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醫藥創新帶來的福祉。
在市場准入及組織保障層面,《若干措施》優化目錄準入政策輔導,加快審批流程,提高上市效率,同時完善談判續約規則,使得真正有價值的產品能快速進入臨床應用[1][4]。通過簡化行政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可以讓創新藥物更快地惠及患者,縮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時間。此外,政策也積極推動中國本土優秀創新藥“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場空間,提升中國醫藥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政策也強調加強行業標準制定和監管能力建設,以確保產業可持續健康成長,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才能保障創新藥的質量和安全,維護患者的權益。
總結來看,此次《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是中國政府在深化醫改背景下針對生物製劑領域的一次戰略性部署,不僅涵蓋了從基礎研究到終端應用的各個環節,更注重打造公平、高效且多層次的保障體系。該政策的出台,不僅有利於中國本土醫藥企業的發展,也將吸引更多國際藥企進入中國市場,加速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在未來,中國有望憑借此系列利好舉措,不斷提升自主原始創新的能力,加快轉變為全球重要的新藥開發中心之一。同時,也期待相關配套制度逐步完善,使更多具有突破性的治療方案惠及廣大患者,推動全民健康事業邁上新的台階。完善的配套制度,包括知識產權保護、人才培養、資金支持等,都是創新藥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資金投入到創新藥的研發中,推動中國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
資料來源:
[1] www.chnfund.com
[2] stcn.com
[3] sthjt.sc.gov.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