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培生言論惹議:籲窮遊客勿來港,再教政府拆招引熱議

鍾培生近日因為拍攝影片批評內地旅客「窮遊」香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甚至成為兩地網民激烈爭論的焦點。他在影片中直接表達,雖然歡迎內地同胞來香港消費,但對於那些以極低成本來港、幾乎沒有消費,甚至行為不佳的「窮遊」旅客感到失望,更直言呼籲這類旅客「冇錢就唔好嚟」,這番言論隨即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與反彈。以下將從鍾培生的觀點出發,探討其批評背後的社會現象、網民的反應,以及他對於政府應對策略的建議。

鍾培生強調,他本人非常支持內地朋友到香港消費,他認為「沒有國哪有家」,並且懷念過去那些真正能帶動香港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遊客。然而,他嚴厲批評部分以極低價格參加所謂「18元一日遊」的內地旅客,這些旅客不僅幾乎沒有任何消費行為,甚至還出現隨意丟垃圾、街頭過夜等不文明的行為。他認為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香港的形象,也讓本來就已經脆弱的本地商業環境雪上加霜。鍾培生指出,特區政府為了達到吸引遊客人數的指標,而放寬相關政策,導致大量素質參差不齊、甚至無心消費的人潮湧入香港,加劇了城市管理上的壓力,以及公共衛生的問題。

這樣的言論在社群媒體上引發了兩岸之間的罵戰。許多內地網民認為鍾培生表現出尖酸刻薄,以及貪財的嘴臉,有人甚至直接批評他是「披著人皮的豬」、「井底之蛙」,認為他的說法缺乏包容與尊重。但同時,也有不少香港市民表示理解並支持他的立場,認為必須正視部分遊客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這場爭議反映出兩岸在文化觀念和經濟利益上的矛盾,也暴露了當前跨境旅遊復甦階段所面臨的新挑戰。

面對這些爭議,鍾培生並未停留在批評的層面,而是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政府可以制定更合理且有效的政策,以平衡促進旅遊業發展與維護城市秩序。他主張應該將納稅人的錢,用於提升高質量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換取廉價且沒有效益的人流。舉例來說,他提倡資助香港居民前往故宮等文化景點參觀,加強中港之間的文化互動,同時限制或杜絕低價旅遊團入境,以避免造成資源浪費以及負面的示範效應。此外,他也呼籲政府堵塞關口的漏洞,不讓那些只圖便宜、不尊重當地環境的人輕易進入,以保障本土的利益,並且提升整體服務的水平。

綜合來看,這次事件凸顯了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市,在疫情後恢復跨境旅遊的過程中所面臨的複雜性。一方面,香港需要吸引外來的消費,刺激經濟的復甦;另一方面,又要防範因為追求數字上的增長,而忽略品質管理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鍾培生作為知名的公眾人物,他的敢言態度揭示了一部分市民對於當前狀況的不滿與期望,也促使相關部門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制定更科學、更合理,且更具包容性的政策框架。在未來,中港雙方如果能夠深化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優質的旅遊產品以及文明的交流,將有助於化解矛盾,促進雙贏的局面。

總結來說,鍾培生針對內地「窮遊」香港的旅客提出嚴厲的批評,引爆了兩岸的輿論風暴,其核心的訴求,是希望透過提升入境遊客的素質,以及改善政策的導向,使香港的旅遊業走向健康且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同時,這件事也提醒我們關注跨地域旅行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問題,包括如何平衡開放與管控、促銷與品質保障,以及如何建立互相尊重與理解的平台。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方唯有攜手合作,共創共榮,才能真正實現長遠的繁榮與穩定。

資料來源:

[1] utravel.com.hk

[2] www.hk01.com

[3] today.line.me

[4] www.instagram.com

[5] www.youtube.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