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策略展望:寒潮後的春山可望
2024 年已接近尾聲,全球經濟與香港市場都經歷了充滿挑戰的一年。展望 2025 年,雖然「寒潮未盡」,但從各項數據與政策方向中,我們或許能看到一絲「春山可望」的曙光。這份策略報告將深入剖析當前經濟形勢,並針對影響 2025 年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進行預測,希望能為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全球經濟:陰霾未散,復甦之路崎嶇
全球經濟在 2024 年持續受到高通膨、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鏈瓶頸等因素的影響,復甦步伐顯得相當緩慢且不確定。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膨而採取的激進升息政策,也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雖然部分地區的通膨已略有降溫,但距離各國央行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貨幣政策短期內難以大幅轉向寬鬆。
從中國的經濟數據來看,CPI 增速預計將小幅上升,但 PPI 仍將延續下跌趨勢,顯示整體需求仍然疲軟。而美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生產力增速放緩、收入分配不均等問題,也為全球經濟的長期發展埋下隱憂。
香港經濟:內外夾擊,困境求生
香港經濟在 2024 年同樣面臨不少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外部因素,對香港的出口及轉口貿易造成衝擊。另一方面,本地消費受到高利率、高物價以及旅遊業復甦不如預期等因素的壓抑。
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低於 50,反映香港營商環境連續數月惡化,企業信心也跌至近五年最低。新增訂單及產出量明顯縮減,顯示香港私營經濟活動正處於收縮狀態。
挑戰中尋找機遇:2025 年的潛在亮點
儘管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在挑戰中也蘊藏著機遇。以下幾點值得我們關注:
- 穩增長政策的發力: 中國政府將優先項轉向提振經濟,2025 年或維持 5% 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以傳遞穩增長信心。穩定房市與股市、大力提振消費、促進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政策,有望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 消費復甦的潛力: 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刺激消費的措施,民眾的消費意願有望逐步回升。特別是在旅遊、餐飲、娛樂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復甦空間相對較大。
- 科技創新的突破: 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興科技正在快速發展,有望為經濟帶來顛覆性變革。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吸引和培育科技創新企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 無煙產品的崛起: 部分企業積極轉型,發展無煙產品,並在全球市場取得一定的成功。這顯示了在傳統產業面臨挑戰之時,創新和轉型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香港的破局之道: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
對於香港而言,除了關注全球經濟的變化外,更重要的是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地區之一,將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香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在金融、貿易、法律等方面的優勢,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中心和產業高地。同時,香港也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投資策略:謹慎樂觀,擁抱優質資產
在當前複雜的經濟環境下,投資策略應以謹慎樂觀為主。一方面,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及時調整投資組合。另一方面,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選擇具有良好基本面和長期增長潛力的優質資產。
具體而言,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 受益於穩增長政策的板塊: 例如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科技創新等。
- 具有消費復甦潛力的行業: 例如旅遊、餐飲、零售等。
- 在新興科技領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例如人工智慧、生物科技、新能源等。
- 在大灣區具有戰略佈局的企業: 特別是能夠利用香港優勢,拓展大灣區市場的企業。
春山可望:耐心等待,迎接轉機
2025 年的經濟形勢依然充滿挑戰,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積極應對,就能夠克服困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寒潮未盡」,但「春山可望」。在經濟寒冬中,我們更應保持耐心和信心,堅守價值投資理念,擁抱優質資產,等待轉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