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遇震別等待!專家建議往高處逃」

海嘯警報:地震發生時,如何在高風險地區自保?

地震,作為一種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地震引發的海嘯更是對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掌握地震發生時的應對措施,特別是在海邊等高風險地區的自救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地震時在海邊:逃生的黃金法則

日本專家以311大地震為例,強調在海邊遭遇地震時,最關鍵的應對策略就是「立即前往高處避難」。切勿等待家人或朋友,因為海嘯可能在極短時間內襲來。

  • 拋棄等待,立即行動: 海嘯的行進速度極快,猶豫不決可能錯失逃生機會。
  • 反向逃生: 如果無法前往高處,應朝遠離海岸的方向逃生。
  • 別急著聯絡: 逃生過程中,避免使用手機撥打電話,保持通信暢通,以便接收緊急訊息。

海嘯避難四要點:氣象署的專業建議

氣象署針對海嘯來襲時的避難提出四項要點,強調提前準備和即時行動的重要性。

  • 保持冷靜,提高警覺: 地震發生後,密切關注海嘯警報,並留意周遭環境變化。
  • 往高處或內陸移動: 盡可能前往高地或內陸地區避難,遠離海邊。
  • 尋找堅固建築物: 如果無法及時逃離,尋找堅固的建築物,並盡可能到高樓層避難。
  • 抓牢固物: 若不幸被海嘯沖走,尋找大型漂浮物或攀爬至高處固定物,等待救援。
  • 地震避難:常見迷思與正確做法

    地震發生時,許多人會因為恐慌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迷思,並提供正確的應對方式。

    • 迷思一:地震時要立刻打開大門?

    * 事實: 地震可能導致房屋結構變形,強行開門可能受傷,甚至無法開啟。應優先保護自己,待地震平息後再評估情況。

    • 迷思二:地震時躲在「黃金三角」?

    * 事實: 「黃金三角」是指倒塌物體旁的空間,但地震時物體倒塌方向難以預測,躲在「黃金三角」反而更危險。

    • 正確做法: 謹記「趴下、掩護、穩住」的原則,躲在桌子下或牆角等相對安全的地方。

    地震求生:不同情境的應變指南

    地震發生時,身處不同地點需要採取不同的應變措施。以下提供幾種常見情境的應變指南。

    • 在家中: 躲在堅固的桌子下或牆角,遠離窗戶和懸掛物。
    • 在戶外: 遠離建築物、電線桿等,到空曠的地方蹲下保護頭部。
    • 在車內: 減速停車,避開橋樑、隧道等,留在車內等待地震結束。
    • 在日本旅遊: 參考日本政府提供的防災資訊,了解避難場所和緊急聯絡方式。

    地震預防:事前準備與心理建設

    除了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措施,平時的預防準備也至關重要。

    • 準備緊急避難包: 內含飲用水、食物、急救用品、手電筒、哨子等。
    • 固定家具: 將大型家具固定,避免地震時倒塌傷人。
    • 參加防災演練: 熟悉避難路線和應變流程。
    • 心理建設: 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保持冷靜,避免恐慌。

    地震後的注意事項

    地震平息後,仍需保持警惕,注意以下事項。

    • 檢查房屋結構: 確認房屋是否安全,如有損壞立即撤離。
    • 注意餘震: 地震後可能發生餘震,隨時做好防護準備。
    • 留意海嘯警報: 如果身處沿海地區,密切關注海嘯警報。
    • 協助他人: 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協助受困者或提供必要的幫助。

    海嘯逃生:311的警示

    311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是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日本專家以311為例,強調海嘯的可怕和逃生的重要性。

    • 海嘯速度: 海嘯的行進速度非常快,可能在地震後幾分鐘內抵達沿岸。
    • 逃生方向: 應立即前往高處或遠離海岸的方向逃生。
    • 別輕忽小地震: 即使是小地震,也可能引發海嘯,不可掉以輕心。

    關鍵提醒:防災意識與準備的重要性

    地震和海嘯是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但我們可以透過提高防災意識、做好事前準備,來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記住,生命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危急時刻保持冷靜、果斷行動,才能提高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