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關近日再次展現嚴厲打擊冒牌貨物的決心,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截查一輛入境貨車,檢獲約一百七十萬元懷疑冒牌貨物,包括球衣、手袋及鞋履,並拘捕五十三歲男司機。此舉不僅反映出海關在防範假冒商品流入市場上的積極作為,也凸顯了維護知識產權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性。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此次行動的背景與意義、具體執法措施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首先,假冒商品問題長期以來困擾全球市場,而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更是成為不法分子利用物流網絡走私冒牌貨品的重要通道。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出口冒牌物品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2]。此次海關透過風險評估,在港珠澳大橋口岸成功截查該批懷疑冒牌貨物,不僅阻止了這些非法產品流入本地市場,也有效遏制了轉口至海外地區的不法行為[2]。這反映出政府利用科技與情報分析加強邊境管控的策略,有助於提升整體執法效率。
其次,此次檢獲事件是海關持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行動的一部分。今年5月至6月期間,以代號「海盾」的專項行動中,海關鎖定葵涌、天水圍、荃灣等多個物流公司突擊搜查,共檢獲約十五萬四千件懷疑冒牌貨物,包括手錶、手機配件、眼鏡、衣服和鞋履等多種品類,估計市值達七千二百萬元[1][3]。其中,以名牌衣服和鞋履等低價但數量龐大的商品佔比超過八成[3]。調查發現,不法分子頻繁利用海路走私並轉運至南美、中東及非洲等海外市場,以規避高額成本與法律風險[3]。這種跨境犯罪模式對本地正當商業活動造成嚴重衝擊,也損害品牌商利益與消費者信心。
再者,此類打擊行動彰顯了政府保護知識產權和促進公平競爭環境的決心。在旺角零售店內拘捕涉嫌販賣懷疑冒牌無線耳機及喇叭的人士,以及在港珠澳大橋截停涉案司機,都展示出執法人員針對供應鏈上下游同步施壓,有效切斷非法產品流通渠道[1][2]。此外,政府亦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舉報工作,可透過24小時熱線182 8080或專用電郵帳戶提交相關情報,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和消費安全[2]。
綜合而言,本次香港海關成功檢獲約一百七十萬元懷疑冒牌貨物,再度證明其在防範假貨流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果。不僅有效阻止大量侵權產品進入本地市場,更遏制跨境走私活動,有助於保障合法企業利益以及消費者權益。同時,此類執法案例提醒公眾認清購買正品的重要性,提高警覺避免誤購假貨。此外,在全球化貿易日益頻繁的大環境下,加強智慧型邊境管理技術應用,以及推動國際合作共享情報,是未來持續打擊此類犯罪不可或缺的一環。
展望未來,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以及物流渠道日趨複雜,多元化且精準的監控策略將成為常態;而公眾教育亦需同步跟上,提高全民知識產權意識,共同營造健康、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使香港繼續保持作為國際貿易中心之競爭優勢。[2][1][3]
資料來源:
[1] www.info.gov.hk
[2] www.info.gov.hk
[3] news.mingpao.com
[4] www.hkcd.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