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豪宅市場寒冬:屯門洋房蝕讓潮湧現
近期,香港樓市,尤其是新界屯門區的豪宅市場,出現了一波令人關注的蝕讓潮。多宗洋房交易以低於購入價的價格售出,部分個案的虧損幅度甚至高達數百萬甚至數千萬港元。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市場的調整,也揭示了投資者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屯門NAPA洋房:兩年慘蝕九百萬
近期一宗引人注目的個案發生在屯門NAPA,一間洋房以2298萬港元售出,呎價僅為10,876元。原業主在兩年前以3200萬港元購入該單位,此次轉手帳面虧損高達902萬港元,貶值近三成。這宗交易凸顯了短期內樓價下跌的幅度,以及投資者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
The Carmel洋房:金融公司入市亦難逃蝕讓
另一宗蝕讓個案發生在屯門小欖的The Carmel,一間四房間隔的洋房以2380萬港元易手。買家為金融公司豐銀禾控股,據悉,該物業未來將被改造成員工宿舍。儘管有公司入市,但原業主仍難逃蝕讓的命運,虧損金額達到820萬港元。更值得注意的是,豐銀禾控股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樓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現金流的謹慎態度。
星堤洋房:資深投資者亦損手離場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難以倖免於這場蝕讓風暴。資深投資者譚伯榮在11月底以4380萬港元沽出屯門掃管笏星堤的一幢洋房,較2012年的買入價帳面蝕讓超過2200萬港元,蝕幅高達約33.7%。該洋房實用面積3,367平方呎,為四房間隔,成交呎價約13,009元。這宗交易表明,即使是持有物業多年的資深投資者,也可能因為市場的劇烈變化而蒙受巨大損失。
玫瑰園洋房:「收租王」亦難逃勁蝕
「收租王」永倫集團近期也頻頻沽貨,其中大潭紅山道88號玫瑰園一幢實用3314方呎的4房洋房,上月份以8198萬港元售出,實呎24737元。與同面積洋房相比,永倫集團的這筆交易勁蝕逾半。這表明,即使是實力雄厚的投資集團,也可能因為市場的波動而面臨嚴峻的挑戰。
銀主盤湧現:市場壓力日益增加
除了上述的蝕讓個案外,屯門還出現了銀主盤。屯門珀居一幢洋房淪為銀主盤,最終累減3,700萬元沽出,7年帳面貶值近6成。這一現象表明,部分業主面臨嚴重的財務困境,不得不將物業抵押給銀行,最終甚至淪為銀主盤。銀主盤的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壓力,可能導致樓價進一步下跌。
原因分析:多重因素疊加
屯門洋房蝕讓潮的出現,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首先,近年來香港經濟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增長放緩,部分行業面臨困境,導致部分業主的收入減少,難以負擔高昂的按揭貸款。其次,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香港的按揭利率也隨之上升,增加了業主的還款壓力。此外,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也對樓價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最後,市場情緒低迷,買家入市意欲不高,導致成交量下降,樓價下跌。
後市展望:謹慎樂觀
展望未來,香港樓市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美國的加息週期、以及本地的政策因素,都可能對樓價產生影響。然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仍然具有其獨特的優勢。隨著經濟的逐步復甦,以及政府對樓市的適度支持,樓市有望逐步企穩。對於投資者而言,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審慎評估風險,避免盲目入市。
小結:市場調整期的挑戰與機遇
總而言之,屯門洋房蝕讓潮是香港樓市調整的一個縮影。它提醒我們,樓市投資並非穩賺不賠的遊戲,需要謹慎分析,理性決策。在市場調整期,雖然充滿了挑戰,但也蘊藏著機遇。對於有實力的買家而言,或許可以在此時尋找到被低估的優質物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