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翔道:事故頻發的危險之路?從車Cam直擊看香港交通安全隱患
香港龍翔道,一條連接九龍東西的主要幹道,近年來卻頻頻登上新聞版面,原因並非其便利性,而是層出不窮的交通事故。透過一則又一則的「車Cam直擊」影片,我們得以目睹龍翔道上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旅遊巴失控猶如舞龍、的士跣胎掉頭逆行、警用鐵騎因油漬或天雨路滑而摔倒……這些影像不僅讓人膽戰心驚,更引發我們對香港交通安全的深刻反思。
天雨路滑:龍翔道的隱形殺手?
從多宗事故的報導中,我們不難發現「天雨路滑」是龍翔道上交通事故的常見原因。濕滑的路面降低了輪胎的抓地力,使得車輛在轉彎或緊急制動時容易失控。
- 旅遊巴失控: 2023年3月,一輛旅遊巴在龍翔道上因大雨跣胎失控,猶如舞龍般撞向路邊護欄,最終與一輛的士相撞,造成人員傷亡。
- 的士跣胎逆行: 2023年4月,一輛的士在龍翔道近畢架山彎位,疑因天雨路滑跣胎失控,撞向路邊護欄後旋轉掉頭,逆向停在快線上,險象環生。
- 警用鐵騎摔倒: 不僅一般車輛,就連經驗豐富的交通警員也難逃天雨路滑的魔爪。多起報導顯示,有交通警員在龍翔道或附近路段,因天雨路滑導致電單車跣胎摔倒,甚至因此受傷送院。
除了天雨,路面油漬亦是造成車輛跣胎的潛在因素。有網傳影片顯示,一名交通警員在屯門震寰路因路面油漬導致鐵騎摔倒。
駕駛者應如何應對?
面對龍翔道上潛在的危險,駕駛者應如何自保?
- 降低車速,保持安全距離: 在雨天或濕滑路面上行駛時,應降低車速,並與前車保持更長的距離,以預留足夠的反應時間。
- 避免急剎車或急轉彎: 急剎車或急轉彎容易導致車輛失控。在濕滑路面上,應盡量避免這些操作,並保持平穩的駕駛。
- 定期檢查輪胎狀況: 確保輪胎胎紋足夠,並定期檢查輪胎氣壓,以保持良好的抓地力。
- 開啟車頭大燈和霧燈: 在雨天或能見度低的情況下,應開啟車頭大燈和霧燈,以提高自身車輛的能見度。
道路設計與維護:政府的責任?
除了駕駛者的自身安全意識外,政府在道路設計與維護方面也責無旁貸。
- 改善道路排水系統: 確保道路排水系統暢通,避免路面積水,降低車輛跣胎的風險。
- 加強道路防滑處理: 在易發生事故的路段,可考慮採用防滑路面材料,或增加道路的摩擦力。
- 定期檢查及清理路面: 定期檢查及清理路面油漬及其他雜物,以確保路面安全。
- 加強交通標誌及提示: 在易發生事故的路段,應加強交通標誌及提示,提醒駕駛者注意安全。
除了道路本身的設計與維護,交通執法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對超速、危險駕駛等違規行為的取締,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科技應用:提升道路安全的新途徑?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交通系統被應用於道路安全管理。
- 智能交通監控系統: 透過安裝在道路上的攝像頭和感應器,實時監控道路交通狀況,並及時發布交通信息,提醒駕駛者注意安全。
-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 透過攝像頭監控車輛行駛軌跡,當車輛偏離車道時,系統會發出警報,提醒駕駛者注意。
- 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當系統檢測到前方有碰撞風險時,會自動啟動制動系統,以避免或減輕碰撞的程度。
這些科技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道路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
痛定思痛,防微杜漸
龍翔道上頻發的交通事故,不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更凸顯了香港交通安全的隱憂。我們不能僅僅將責任歸咎於個別駕駛者,而應從多個層面入手,包括提高駕駛者的安全意識、改善道路設計與維護、加強交通執法以及應用科技手段,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提升香港的道路安全水平,避免悲劇再次發生。龍翔道的故事,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效率與便利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