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香港算力自主是關鍵,建設本地設施加速AI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算力基礎設施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核心要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創新科技樞紐,面對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挑戰與機遇,必須建立自主且強大的算力設施,以提升競爭力並保障關鍵技術安全。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近日指出,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推進相關資助計劃,同時強調構建本地自主算力基礎設施的重要性,這不僅是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也是鞏固香港數字經濟地位的必要條件。

首先,自主算力基礎設施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落地與應用不可或缺的支撐。孫東局長明確表示,要增強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建立具備自主控制能力的算力平台[1]。這意味著香港需要擺脫對外部算力資源過度依賴,提高本地超級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的運行能力和規模。目前,政府已批出多項人工智能資助計劃,其中包括提升超算中心至3000 P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的目標[3]。如此龐大的運算能力將有效支持大規模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高負載任務,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與商業應用。

其次,自主可控的數字底座與穩定可靠的算力保障,是打造新一代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柱。在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框架下,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協同調配巨量計算資源,以滿足金融市場對高速、低延遲、大容量運算法則需求[2]。但孫東強調,即使有區域合作支持,本地仍需建構獨立且安全可信賴的信息基礎設施,包括芯片、操作系統以及分布式大數據庫等核心組件[2]。這樣才能確保金融交易、風險管理及監管合規等環節的信息安全和效率,有效防範外部風險干擾。

再者,本土科研力量與產業生態系統協同發展,是實現自主可控技術突破的重要保障。例如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積極推動「政產學研投」融合策略,加強政府、高校、企業間合作,共同攻克先進電子信息技術難題[4]。孫耀達博士工程師指出,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應科院致力於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把握內地及海外市場機遇,不斷深化本土創科生態圈建設[4]。透過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加快技術迭代更新,有望形成涵蓋芯片研發、高性能計算平台搭建以及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一體化產業鏈。

綜上所述,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香港建立自主且具備高效能、安全性的自主算力基礎設施具有深遠意義。不僅能夠促進本地人工智能及相關高端製造業快速發展,也將鞏固其作為亞洲重要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優勢。此外,自主掌握核心技術還有助於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加強資訊安全防護水平。在未來,我們期待政府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同時促進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富創新的智慧型城市生態系統,使香港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佔據領先位置,引領亞洲乃至世界的新興產業潮流。

資料來源:

[1] hongkong-invest.com

[2] www.wenweipo.com

[3] news.mingpao.com

[4] www.sl886.com

[5] www.yinchuan.gov.cn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