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近期推動修訂博彩稅條例,計劃授權香港賽馬會(HKJC)經營籃球博彩業務,期望透過合法化籃球博彩打擊非法賭博市場,同時為庫房帶來穩定稅收。然而,即使有了籃球博彩這一新興項目,仍難以扭轉本地零售舖市的沉沒困境。本文將從政策背景、籃球博彩的預期效益及其對本地經濟和零售業的影響三方面進行探討。
首先,政府推動籃球博彩合法化是基於當前非法市場規模龐大且快速增長的現實。根據2024年數據顯示,非法籃球博彩參與者高達43萬人次,同比激增186%,市場投注額更達900億港元[1]。面對如此龐大的地下賭博活動,不僅損害公共秩序,也令政府稅收流失嚴重。因此,立法會於2025年7月初審議《2025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擬授予賽馬會獨家經營權並設置50%投注淨收入的高額稅率,以引導資金回流正規渠道[1][2]。此外,新制度嚴格限制投注範圍,例如禁止接受涉及香港隊或在港舉辦比賽的投注,以及禁止未成年人士參與和信用卡投注等,以保障體育文化健康發展及防止青少年涉足賭博[2]。
其次,就財政收益而言,專家估計全面推行後,每年可帶來約15億港元的新稅收收入,而整體年度投注額預計可達280億港元[1]。這不僅有助於彌補因其他傳統博彩項目如賽馬總投注額雖微升但相關稅收略降所造成的財政壓力,也為政府提供更多資源投入社會服務和公共建設[3]。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新牌照採用單一獨家模式運作,可避免多方競爭刺激過度下注,但同時也限制了市場活力與創新空間。此外,引導大量原本在非法渠道下注的人士轉向正規平台需要時間,因此短期內新增收益可能有限[1][2]。
最後,即便引入籃球博彩能夠增加部分娛樂消費和相關產業鏈收益,但對於本地實體零售舖市尤其是街鋪租金下跌、客流減少等結構性問題幫助有限。目前香港多區商舖空置率持續攀升,加上網購普及改變消費習慣,使得傳統零售環境面臨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即使有新的娛樂形式吸引部分消費者,也難以逆轉整體商業氛圍低迷狀況。此外,由於法律明確限制某些熱門比賽不能下注,如涉及香港隊或本地場館比賽,使得部分潛在需求無法滿足,更削弱了該措施對提升街鋪人流及銷售的直接拉動作用。因此,要真正振興沉沒中的舖市,需要更綜合性的策略,包括改善租務政策、促進旅遊復甦以及支持中小企業創新轉型等多管齊下的方法。
總括而言,香港政府推出由馬會主導的合法籃球博彩公司制度,是應對日益猖獗非法彩券活動的重要一步,有望為庫房帶來穩定且可觀的新收入來源,同時加強監管保障社會利益。然而,此措施短期內難以解決深層次經濟結構問題,如實體店鋪持續萎縮與客源流失等。本地沉沒舖市仍需依靠更廣泛政策配套才能逐步改善。未來如何平衡娛樂產業發展與城市商業生態保護,是決策者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1][2][3][4]
資料來源:
[1] www.exmoo.com
[2] www.info.gov.hk
[3] www.wenweipo.com
[4] www.hk01.com
[5] www.legco.gov.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