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轉折點:貿易、中俄與稀土困局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頻繁穿梭於北京與東京之間,其核心議題不外乎是歐盟的貿易戰略、與中俄的關係,以及至關重要的稀土供應鏈。 在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劇烈變動的背景下,歐盟正面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貿易摩擦:暗流湧動的歐中關係
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長久以來存在著複雜的依存與競爭。 一方面,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夥伴,雙方在經濟上互通有無;另一方面,巨大的貿易順差、市場准入壁壘、以及中國對關鍵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也讓歐盟感到日益不安。
馮德萊恩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時,談及了「支持強有力的改革貿易體系」以及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 這顯示雙方都意識到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並試圖尋找解決方案。 然而,潛在的衝突點依然存在。 例如,如果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些商品很可能轉向歐洲市場,這會對歐盟產生不利影響。 馮德萊恩也向李強表達了對此的擔憂,並討論了建立追蹤機制的可能性,以避免貿易轉移。
中俄因素:歐盟的戰略考量
中俄關係的日益緊密,無疑是歐盟在制定對華政策時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 歐盟對於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互動,抱持著高度警惕。
稀土困境:歐盟的供應鏈焦慮
稀土是現代工業,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料。 歐盟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這使得歐盟在貿易談判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更讓歐盟的供應鏈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為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過度依賴,歐盟正積極尋求多元化的供應來源。 馮德萊恩訪問日本期間,與日方敲定了稀土供應鏈合作,計畫共同開採、精煉及回收稀土,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此外,歐盟也在積極推動「關鍵原物料法」(CRMA),旨在確保歐盟擁有安全、多樣化和可持續的原物料獲取管道。 歐盟議會甚至呼籲歐盟執委會和成員國評估稀土戰略庫存的最低水準,並與「符合高永續性和人權標準的國家」建立原物料雙邊夥伴關係。
升級版的稀土出口機制:希望還是空談?
馮德萊恩聲稱,歐盟與中國已同意建立「升級版的」稀土出口機制。 按照她的說法,如果出現瓶頸,該機制將立刻核查情況並解決問題。 然而,這個機制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仍有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議會曾通過決議,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表達關切,並要求歐盟執委會解決這個問題。 決議中更直指中國在稀土領域的「準壟斷地位」,認為中國的行動「毫無道理而且是強制性的」。 這顯示歐盟內部對於與中國在稀土問題上的合作,存在著疑慮與分歧。
日本的崛起:歐盟的新盟友?
在歐盟尋求稀土供應鏈多元化的過程中,日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歐盟與日本的合作,不僅限於稀土領域,還包括更廣泛的貿易與技術合作。 歐盟可能與一個由 11 個國家組成的貿易集團建立新的合作關係,該集團包括日本、越南和澳大利亞,但不包括美國或中國。
歐盟的抉擇:轉折點上的戰略思考
歐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以及對稀土供應鏈安全的擔憂,歐盟需要制定清晰的戰略。 這不僅僅是關於經濟利益的考量,更關乎歐盟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與影響力。
歐盟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抉擇:
展望未來:充滿挑戰與希望
歐盟的未來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 透過制定明智的戰略、加強與盟友的合作、以及推動內部改革,歐盟有望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歐盟能否成功應對這些挑戰,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