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夢啟航:中學生模擬任務,激發無限工程創意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資源短缺及地緣衝突等全球性挑戰日益嚴峻,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新思維與工程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香港近日舉辦的「青年設計學校2025」活動,透過模擬「火星任務」的互動遊戲,讓中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循環再用物料、可持續設計理念及工程知識,激發他們的創新潛能。本文將從活動背景、具體實踐及教育意義三方面,深入探討這項結合科技與環保的教育創新。

活動由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合辦,主題為「主動轉舵,還是隨波逐流?」。此主題呼應當前全球面對的環境與社會挑戰,鼓勵學生思考在未知與變化中,應如何主動應對而非被動接受[3]。活動吸引了來自15間中學的學生參與,透過兩天的比賽與工作坊,學生們在工程師的指導下,完成一系列創新挑戰,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在模擬「火星任務」中,學生們被置於地球即將不宜居住的假設情境,必須設計並建造機械裝置以獲取人類生存所需的水、氧氣和能源[3]。他們利用廢紙、膠樽等日常回收物料,結合工程原理如坡道設計、斜度計算及波子速度控制,打造出能在斜坡跑道中啟動不同機關的裝置,實際演示其功能[3]。這不僅讓學生理解工程設計的基本知識,更強調了循環再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促使他們將環保理念融入創新思維。

此外,活動中還包含「資源再生設計」及「太空競賽」等挑戰,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與技能[3]。透過這些互動遊戲,學生不僅學習到理論知識,更在實踐中體驗到工程設計的樂趣與挑戰。參與者表示,這類活動有助於克服對數學及科學的恐懼,激發對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領域的興趣[5]。同時,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了他們的溝通能力與創意思考,為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這項活動的成功,彰顯了教育與產業合作的重要性。由專業工程師帶領學生,結合實際工程案例與環保理念,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1][2]。更重要的是,透過模擬火星任務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培養他們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這種教育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技術素養,也促進了他們對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

總括而言,「青年設計學校2025」的模擬火星任務活動,不僅是一場工程與設計的比賽,更是一個啟發創新思維與環保意識的教育平台。它讓中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循環再用與可持續設計的重要性,並透過團隊合作與挑戰解決問題,培養未來工程師所需的核心能力。展望未來,類似的跨界教育活動將成為培育年輕人才的重要途徑,助力香港乃至全球應對環境與科技的雙重挑戰,推動社會向更智慧、更綠色的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

[1] www.hk01.com

[2] www.stheadline.com

[3] www.wenweipo.com

[4] www.instagram.com

[5] www.instagram.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