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釐清穩定幣發牌要求:三大重點與申請期限」

香港穩定幣發牌制度解析:金管局的審慎與市場的熱情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即將於 8 月 1 日正式實施《穩定幣條例》,為穩定幣發行人引入發牌制度。此舉旨在完善香港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保障貨幣及金融穩定,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然而,在市場對穩定幣概念股的炒作日益熾熱之際,金管局亦提醒投資者保持冷靜,防範市場過度炒作及泡沫化。

金管局的監管思路:穩妥與可持續發展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多次強調,有必要防範市場和輿論過度炒作穩定幣,並關注泡沫化趨勢。金管局希望投資者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不要盲目跟風。余偉文指出,在《穩定幣條例》生效前,已有多家機構主動接觸金管局,表達申請穩定幣牌照的意願。然而,金管局發現,不少申請者無法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落實計劃。

金管局的監管思路是穩妥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金管局積極推動穩定幣的發展,認為穩定幣有潛力提升支付效率和金融創新。另一方面,金管局亦非常重視穩定幣的風險,包括洗錢、恐怖主義融資、以及對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潛在威脅。因此,金管局希望通過發牌制度,確保穩定幣發行人的資質和運營符合監管要求,從而保障投資者和金融體系的利益。

發牌制度詳情:高門檻與嚴格要求

金管局計劃於稍後時間公布《穩定幣發行人發牌制度》的摘要說明,當中會包括牌照申請程序的相關細節。根據現有信息,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設有相當高的門檻,金管局在初期只會批出數個牌照。

申請執照方面,條例規定任何希望在香港發行或經營「指定穩定幣」的個人或實體,必須向香港金融管理專員(下稱HKMA)提出正式申請。HKMA 將根據申請人是否符合附表2 列明的最低標準(例如資本實力、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系統等),對其進行審查與裁決。 例如在資質審核方面,規定持牌人須有足夠財政資源及流動資產,其中要求持牌人的股本至少有2,500 萬港元。 牌照不設固定期限的有效期限,除非遭撤銷,或持牌人被清盤、撤銷於香港公司登記處的註冊資格,否則牌照持續有效。

條例實施後,三類有關穩定幣的活動須獲取牌照:第一,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第二,在香港或香港以外發行港元穩定幣;第三,向香港公眾積極推廣其法幣穩定幣的發行。

在監管制度生效前正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但未有在監管制度生效後的首3個月內向金融管理專員提交牌照申請的法幣穩定幣發行人,須在監管制度生效後的第4個月底前有序結束其業務。

此外,金管局還可能要求有意申請者先聯絡金管局團隊,以待當局了解公司背景及架構、資本能力、具體方案和實際用例、管控風險能力等,相關機構方可正式遞交申請。此舉亦可防止有人草草遞表後,即對外宣傳已申請穩定幣牌照,並進行炒作。

市場反應:亢奮與審慎並存

在金管局公布穩定幣發牌制度的細節後,市場反應呈現亢奮與審慎並存的態勢。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紛紛表示有意開拓穩定幣業務,導致相關概念股被「瘋狂炒作」。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市場人士對穩定幣的風險表示擔憂,認為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不要盲目跟風。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昨日表明,關注泡沫化趨勢,希望投資者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

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機遇與挑戰

穩定幣發牌制度的實施,對香港金融市場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一方面,發牌制度有助於吸引更多優質的穩定幣發行機構來港發展,促進香港數字資產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發牌制度也提高了穩定幣發行機構的准入門檻,可能會限制一些小型機構的發展。

此外,穩定幣的發展也可能對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帶來影響。如果穩定幣被廣泛使用,可能會削弱港元的地位,甚至影響香港的貨幣政策。因此,金管局需要密切關注穩定幣的發展,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應對潛在的風險。

未來展望:平衡創新與風險

展望未來,香港穩定幣市場的發展將取決於金管局的監管力度和市場的接受程度。金管局需要在鼓勵創新的同時,有效控制風險,才能確保香港穩定幣市場的健康發展。

總而言之,香港穩定幣發牌制度的實施,是香港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步。金管局的審慎監管和市場的理性參與,將共同推動香港成為全球領先的穩定幣中心。

結語:審慎樂觀,穩健前行

總結而言,金管局對於穩定幣的發展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在鼓勵創新的同時,金管局也強調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透過嚴格的發牌制度和持續的監管,金管局希望能夠引導穩定幣市場走向穩健發展的道路,為香港的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香港的穩定幣之路,需要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在創新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