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爐:在香港打造人工智能產業新高峰

隨著全球數碼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樞紐,正積極把握這一機遇,致力將人工智能產業做大做強,推動本地經濟轉型升級。本文將從香港政府的政策支持、產業生態建設及本地創新應用三方面,探討如何在香港擴大人工智能的發展規模,實現「把人工智能的餅在香港做大」的目標。

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於2023年啟動了總額30億元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為期三年,旨在推動本地AI技術研發及應用落地。該計劃由數碼港主理,已批出首輪10個本地項目,涵蓋大型語言模型、合成生物學、醫療科技等多個前沿領域,並支持本地大學、研發中心及初創企業參與。這些項目自2025年初開始使用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強大算力,推動研發進度較預期提前3至6個月,顯示出政府在基礎設施和資金支持上的成效[1][2]。

數碼港作為香港AI產業的重要推手,已匯聚超過400間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及初創,過去一年新增超過120間新企業,形成活躍的創新生態系統。數碼港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與金融管理局合作建立生成式AI沙盒,促進AI在金融風險管理和欺詐偵測等領域的應用,推動金融科技智能化發展。此外,數碼港積極參與國際人工智能盛會,如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帶領多間本地初創企業參展並獲得業界認可,提升香港AI企業的國際影響力[1][3]。

在技術和應用層面,香港的人工智能發展不僅依賴資金和基建,更注重數據資源的整合與跨境流動。特區政府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並推出相關標準合同,便利數據在大灣區內安全流通,為AI技術提供豐富且多元的數據支持。這種跨境數據合作不僅提升了AI模型的準確性和應用範圍,也為香港打造高增值數據生態圈奠定基礎。隨著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算力逐步提升,預計年內將達到3000 PFLOPS,將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突破[2]。

綜合來看,香港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已具備堅實的政策支持、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活躍的創新生態。政府的資助計劃和超算中心為本地科研和企業提供了強大動力,數碼港的企業聚集效應和國際合作提升了香港AI的競爭力,而跨境數據流動則為技術應用提供了關鍵支撐。未來,隨著更多創新項目落地和產業鏈完善,香港有望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獨特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然而,要真正把人工智能的餅在香港做大,仍需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完善法規框架,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並深化與大灣區及國際市場的合作。只有多方協同發力,香港才能在全球AI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也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攜手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產業邁向新高度。

資料來源:

[1] unwire.hk

[2] www.info.gov.hk

[3] www.aastocks.com

[4] hkcd.com

[5] www.qbitai.com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