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歡邀局長數吉舖 許正宇拒寬減差餉打救」

香港零售業困境與振興策略:從議員觀點出發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都市,零售業一直是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來,香港零售業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旅客消費模式轉變、本地消費外流、以及高昂的營運成本等。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女士,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與建議。本文將從江玉歡議員的觀點出發,深入分析香港零售業當前面臨的困境,並探討可能的振興策略。

零售業現狀:表面繁榮下的隱憂

儘管香港的旅遊數據顯示訪港旅客人數已遠超許多國際旅遊城市,但零售業的復甦卻不如預期。江玉歡議員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單純的旅客數字並不能完全反映零售業的真實情況。她指出,香港的零售、消費並未隨著旅客的增加而顯著提升,這可能與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有關。

問題癥結:同質化競爭與缺乏特色

江玉歡議員認為,香港的「盛事」活動過於側重旅客口味,反而缺乏本土特色。她以追求女性為比喻,指出過多的堆砌反而會失去真誠。同樣地,如果香港的店舖與深圳或其他地區的店舖過於相似,顧客自然會選擇更方便、更具價格優勢的地方消費。這種同質化競爭,使得香港在吸引顧客方面處於劣勢。

消費模式轉變:過夜旅客減少與本地消費外流

江玉歡議員觀察到,尖沙咀等核心商業區在晚上10點後便人潮散去,這顯示過夜旅客的比例可能正在下降。此外,她也指出許多香港市民選擇在週末或平日前往深圳消費,導致本地消費外流。這種消費模式的轉變,對香港零售業造成了直接的衝擊。

政府角色:加強監管與參考外國經驗

針對零售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如商家以取巧方式吸引顧客,江玉歡議員建議政府加強巡查,並參考外國經驗對相關裝置進行規管,以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維護香港的營商形象。她認為,政府應該積極介入,避免不法商人「欺騙」市民。

夜經濟的迷思:煙火表演的實際效益

對於政府推動夜經濟的舉措,如煙火表演,江玉歡議員持保留態度。她質疑短暫的煙火表演對香港經濟的實際效益,並反問是否需要每月都舉辦煙火表演才能刺激消費。她認為,政府在推動夜經濟的同時,更應該深入了解香港所缺乏的元素,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吉鋪現象:經濟不景氣的縮影

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也關注到香港出現大量「吉鋪」甚至「死場」的現象。她與團隊到南區多個商場調查,發現有超過百間吉鋪,並分析原因包括當區人口老化、交通不便等。這反映了香港經濟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零售業更是首當其衝。江玉歡議員也認同,香港吉鋪增多與出境人數增加、過夜旅客減少、消費模式改變等因素有關。

振興策略:尋找香港獨特的吸引力

要振興香港零售業,關鍵在於尋找香港獨特的吸引力。江玉歡議員認為,香港不能僅僅依靠表面功夫,例如煙火表演或短期的促銷活動。她強調,要改變現狀,必須了解香港所缺乏的元素,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

提升服務品質與創新體驗

除了政府的監管與支持外,零售業者也應積極提升服務品質,並提供更具創意的消費體驗。例如,可以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獨一無二的商品或服務,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外顧客。此外,業者也應積極利用科技,例如線上購物平台、移動支付等,提升消費的便利性。

強化區域合作與拓展多元市場

香港可以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合作,共同開發旅遊資源,推出更多元的旅遊產品。此外,香港也應積極拓展其他市場,例如東南亞、歐美等,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透過區域合作與市場多元化,香港可以更好地應對經濟的波動。

結論:重塑香港零售業的競爭力

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透過政府、業者與市民的共同努力,香港零售業有望擺脫困境,重塑競爭力,再次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購物天堂。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業者不斷創新,以及市民的共同參與。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