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港銀壞賬撥備穩健 金融體系無虞」

香港金融體系穩健性的多維度分析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備受關注。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市場既面臨機遇,也遭遇挑戰。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期多次公開表示香港金融體系穩健,究竟這份「穩健」體現在哪些方面?又有哪些潛在風險需要警惕?

穩健的基石:銀行業的韌性

陳茂波多次強調香港銀行業的穩健。具體而言,這種穩健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壞賬撥備充足: 儘管個別銀行可能採取更審慎的撥備策略,但整體而言,香港銀行業的壞賬撥備仍處於穩健水平。截至某個時間點,壞賬撥備率甚至處於較低的水平,這顯示銀行有能力應對潛在的信貸風險。
  • 資本充足率高: 香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遠高於環球標準。這意味著銀行擁有足夠的資本來吸收損失,即使在經濟下行時期,也能保持穩定的運營。
  • 盈利能力良好: 近年來,香港銀行業的利潤表現良好,這為其提供了進一步的緩衝,以應對潛在的風險。

金管局也強調,香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健康,信貸風險可控,信貸撥備覆蓋率高,盈利良好。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香港銀行業穩健的基石。

市場的韌性: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資金流動波動的背景下,香港金融市場展現出了相當的韌性。

  • 港匯強勁: 儘管面臨外部壓力,港元兌美元匯率依然保持強勢,這反映了市場對港元的信心。
  • 交易暢順有序: 即使在港股大幅下跌的情況下,香港金融市場的交易依然暢順有序,沒有出現系統性風險或不正常行為。
  • 監管機構的警惕: 特區政府、證監會、金管局和港交所保持高度警惕,對市場情況採取全天候聯動式跨市場的密切監察,嚴防金融風險。

梁鳳儀也指出,即使股市跌幅較大,但交投活躍,券商能按時繳交保證金,基金流通性大,反映香港市場具有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

風險與挑戰:前路漫漫

儘管香港金融體系表現出穩健性,但仍面臨一些潛在風險和挑戰。

  •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美國加徵關稅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都可能對香港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 利率上升的影響: 持續加息可能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金融狀況趨緊,資產價格波動。
  • 商業和寫字樓市場的壓力: 相較於住宅市場,香港的商業和寫字樓市場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復甦。

陳茂波也提醒市民在投資時要做好風險管理,量力而為,這反映了政府對潛在風險的警惕。

未來展望:審慎樂觀

總體而言,香港金融體系目前處於穩健狀態,擁有充足的緩衝和韌性來應對外部衝擊。然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香港仍需保持警惕,密切監察市場動態,及時調整政策,以確保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

儘管地緣政治帶來挑戰,但香港仍然是國際資金的重要目的地。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只要做好基本工作,香港對市場的吸引力仍然充滿信心。

防禦與前瞻:持續穩健發展

香港金融體系的穩健性,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以來審慎監管、穩健政策和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面對未來,香港需要繼續加強風險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並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才能在全球金融舞台上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