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機疑遭箍頸身亡 陪審團7小時未定裁決」

一宗延宕多年的案件:的士司機疑遭警箍頸後死亡事件

這是一宗發生在2012年的事件,至今仍備受關注。一名六旬的士司機陳輝旺因車資糾紛與乘客發生爭執,在警方介入後,懷疑被警員箍頸導致頸椎移位,最終因併發症離世。案件隨後進入死因研訊程序,歷經多年波折,至今仍未完全落幕。

事件回顧:西隧收費亭的爭執

2012年11月11日,65歲的士司機陳輝旺在西隧收費亭與一名日籍乘客因車資問題發生爭執。警方接報到場後,試圖制服陳輝旺。據稱,在押上警車的過程中,警員林偉榮懷疑對陳輝旺使用了「箍頸」的動作。事後,陳輝旺被發現頸椎移位,導致全身癱瘓,留院一個月後,因併發症不幸離世。

死因庭的漫長研訊:真相的追尋

陳輝旺的死因隨即引起社會關注,案件進入死因研訊程序。死因庭傳召了多位證人,包括涉事警員、目擊者、醫護人員等,試圖還原事件真相。家屬方的法律代表一直力陳,希望陪審團考慮裁定事主死於「非法被殺」。他們認為,警員的行為存在危險及非法性,或是嚴重且疏忽的行為,足以構成「非法被殺」。

陪審團的裁決:不合法被殺

2018年,死因庭的陪審團以3比2的結果,裁定陳輝旺死於「不合法被殺」。這一裁決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然而,案件並未因此塵埃落定。

涉事警員的司法覆核:挑戰裁決

涉事警員林偉榮不服死因庭的裁決,認為死因裁判官錯誤引導陪審團,遂入稟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挑戰死因庭的裁決結果。

高院的判決:撤銷裁決,發還重審

2020年,高等法院法官黃崇厚頒下判詞,指死因裁判官引導陪審團時在法律上出錯,不當地僭越陪審團職能,判男警勝訴,撤銷陪審團「不合法被殺」的裁決,並下令由另一死因裁判官重審案件,另下令死者家屬須向涉案男警支付訟費。

家屬的悲痛與堅持:真相終歸真相

對於高院的判決,死者女兒表示「只有悲痛」,並認為法官下令家屬支付訟費,等同「在喪親的傷口上撒鹽」。然而,她同時表示,確信「事實終歸事實,無法改變真相」。

案件的爭議焦點:箍頸行為與死因關係

這宗案件的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警員是否對陳輝旺使用了「箍頸」的動作;第二,陳輝旺的頸椎移位及最終死亡,是否與警員的「箍頸」行為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

警方的立場:不會就個別情況制定指引

在死因庭的研訊過程中,警方的代表律師表示,警方不會就個別情況制定指引,因為這會限制警方的行動及靈活性。這一立場也引發了社會對於警方執法標準及程序的反思。

案件的影響:對執法標準的反思

這宗案件不僅是一宗個案,更引發了社會對於警方執法標準、程序以及對待疑犯方式的反思。如何確保警員在執法過程中既能有效維持社會秩序,又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是一個需要持續探討的重要課題。

結案陳詞:法律與情感的交織

在死因庭的結案陳詞中,家屬方的律師力陳事主死於非法被殺,強調個案中出現的危險及非法行為。而警員一方的律師則表示,若陪審員要裁定事主非法被殺,需要極高的舉證門檻,並指家屬方律師有煽惑陪審員情緒之嫌。法律的嚴謹與情感的衝擊,在這場案件中交織。

未竟之路:真相與正義的追尋

儘管高等法院推翻了死因庭的裁決,並下令重審,但這宗案件的真相與正義的追尋之路,顯然尚未結束。無論最終的法律結果如何,這宗案件都將持續提醒我們,在追求社會秩序的同時,更要堅守對人權的尊重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