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消防局工地墜亡案 兩承建商罰款33萬」

精進建築事故頻傳:安全管理亮紅燈?

近年來,精進建築有限公司屢次登上新聞版面,但並非因為其卓越的建築品質,而是令人扼腕的工安事故。從佐敦消防局地盤的工人墮地身亡,到其他工地發生的多起意外,精進建築的名字似乎與「工安意外」畫上了等號。這些事故不僅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生命損失,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於建築工地安全管理的強烈質疑。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精進建築的工安事件頻發?相關責任又該如何釐清?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問題,並檢視事件背後所暴露的結構性問題。

事故頻發:精進建築的工安紀錄

綜觀近年來的新聞報導,精進建築參與的地盤事故可謂一宗接一宗。2023年10月,佐敦渡華道消防局地盤發生致命意外,一名56歲的電工在進行拉電纜工程時,不慎從高處墮地身亡。僅僅幾天后,秀茂坪安達臣道地盤又傳出工人跌落坑洞受傷的意外。更早之前,香港大學西高山學生及職員宿舍地盤也曾發生工人受傷的事故。

這些事故的發生,不僅讓死者家屬承受了巨大的悲痛,也讓社會大眾對於精進建築的安全管理能力產生了嚴重的質疑。有死者遺孀表示,精進建築的地盤意外頻繁,令人擔憂。而事實也證明,精進建築的地盤在過去三年半內,就已經發生了多起嚴重的工業意外,導致多人死亡。

罰款與停工:懲處能否有效遏止事故?

面對頻發的工安事故,政府相關部門也採取了一定的懲處措施。例如,在佐敦消防局地盤男工墮地身亡的案件中,兩家涉事承建商分別被判罰款,總計罰款33萬元。此外,發展局也曾對涉事承建商及其分包商實施暫停投標資格的處罰,勞工處也曾下令停工。

然而,這些懲處措施是否能夠有效遏止工安事故的發生,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僅僅依靠罰款和停工,似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畢竟,對於一些大型建築公司而言,幾十萬元的罰款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而短暫的停工也可能無法真正觸動其安全管理的痛處。

安全管理缺失:潛在的結構性問題

工安事故的頻發,往往暴露出建築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嚴重的缺失。這些缺失可能包括:

  • 安全意識薄弱: 工人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對於潛在的危險因素沒有足夠的警惕性。
  • 安全培訓不足: 工人沒有接受充分的安全培訓,對於安全操作規程不熟悉,無法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
  • 安全措施不到位: 工地現場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例如缺乏必要的防護設施,安全警示標誌不明顯等。
  • 監管力度不夠: 建築公司對於工地現場的安全監管力度不夠,無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安全隱患。
  • 趕工壓力過大: 為了趕工期,建築公司可能會壓縮安全檢查的時間,甚至忽略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除了上述直接原因外,工安事故的頻發也可能與建築行業的結構性問題有關。例如,層層分包的模式,可能會導致安全責任的模糊,使得各級承包商都缺乏足夠的動力去做好安全管理。此外,一些小型分包商為了節省成本,可能會故意忽視安全問題,從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精進建築續牌被拒:一個警示信號

由於工安事故頻發,精進建築最終被拒絕續牌,這無疑是對其安全管理能力的一次重大否定。這一事件也向整個建築行業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警示信號:安全管理是建築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任何忽視安全的行為都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拒絕續牌,意味著精進建築將無法繼續承接新的工程項目,這對於公司的經營和發展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也可能是一個促使公司痛定思痛,徹底整改安全管理體系的契機。

如何重建安全文化:刻不容緩的挑戰

對於精進建築而言,被拒絕續牌並非終點,而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公司需要深刻反思過去的不足,徹底整改安全管理體系,重建安全文化。這需要公司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 提高安全意識: 將安全放在首位,從管理層到普通工人,都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
  • 加強安全培訓: 為工人提供全面、系統的安全培訓,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 完善安全措施: 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工地現場的安全措施,確保工人有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 強化安全監管: 加強對於工地現場的安全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安全隱患。
  • 建立安全獎懲機制: 建立完善的安全獎懲機制,鼓勵工人積極參與安全管理,對於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 與分包商建立合作關係: 與分包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結語:安全至上,人命關天

工安事故的發生,不僅給受害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建築企業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至上,人命關天」的理念,切實加強安全管理,杜絕工安事故的發生。

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於建築工地的安全監管力度,對於違反安全規定的企業,要嚴厲處罰。同時,也應加強對於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建築環境,避免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