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預測:香港經濟Q3續增,但增幅或遜於Q2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計,2025年第三季本港經濟將持續增長,但增幅可能不及第二季。這一判斷反映了香港經濟在全球及區域環境變化下的複雜態勢,對政策制定和市場預期均有重要指引意義。

2025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展現出一定韌性。根據香港大學最新宏觀經濟預測,第一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主要受益於貨物和服務出口的強勁表現,以及企業提前加快出貨以應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1][2][3]。第二季雖然仍保持穩健擴張,但增速放緩至約2.8%,顯示外部不確定因素開始影響經濟動能[1][3]。陳茂波指出,第三季GDP增長料進一步放慢至約2.4%,部分原因是出口激增效應逐步消退,加上全球貿易環境仍充滿挑戰[1][3]。

出口與外貿環境的影響

出口一直是推動香港經濟的重要引擎。在2025年前兩季度,由於企業急於在中美關係可能惡化前完成訂單,使得貨物出口短期內激增。然而這種“提前消費”效應不可持續,因此第三季度出口動力明顯減弱。此外,美國重啟加徵關稅等措施增加了外貿的不確定性,使得企業投資和生產決策更為謹慎[4]。儘管如此,亞洲尤其是中國內地市場持續穩步成長,有助於部分抵銷其他負面因素帶來的衝擊。

本地需求與消費情況

除了外部因素,本地需求亦是影響整體經濟表現的重要變數。隨著政府推出多項促進旅遊及跨境消費的新措施,例如擴大個人遊計劃,以及維持低息環境,有望刺激零售、餐飲及服務業復甦[1][3]。然而,由於失業率預計將由目前水平升至約3.6%,居民收入壓力增加或限制消費意欲。此外,在全球通脹壓力尚未完全解除背景下,本地家庭支出依然面臨挑戰。因此,本地需求對整體GDP的拉動作用存在一定制約。

政府政策與未來展望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本地結構性問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支持經濟發展,包括推廣多元化市場開拓、吸引投資以及提升營商環境等策略[4]。這些舉措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並減輕外圍風險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各界普遍認為,中美貿易摩擦若能趨緩或達成某種程度協議,將為後續季度提供更多正面動能。不過,目前仍需警惕全球政治、金融市場波動可能帶來的新挑戰。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今年第三季雖然難以延續前兩季度較高速度,但在政策支持和區域合作推進下,本港經濟仍具備穩健基礎與適度成長空間。陳茂波財政司司長所言「第三季料繼續保持正向但放緩」符合當前宏觀形勢,也提醒社會各界須做好風險管理,同時把握新機遇,共同促進香港可持續發展。在未來幾個季度中,不僅要關注數據走向,更要留意政策調整及國際局勢演變,以便靈活應對並鞏固復甦成果。

資料來源:

[1] www.dotdotnews.com

[2] research.hktdc.com

[3] www.takungpao.com

[4] www.hkeconomy.gov.hk

[5] www.hkcd.com.hk

Powered By YOHO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