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岸資源豐饒,遊艇經濟蓄勢待發

香港擁有豐富的海岸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為發展遊艇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全球高端旅遊需求增長,遊艇旅遊成為推動本地經濟多元化的重要方向。本文將從香港遊艇經濟的現狀、政策推動及未來發展潛力三方面,探討香港如何利用其海岸資源優勢,打造具競爭力的遊艇產業。

香港擁有約1.25萬艘持牌遊艇,但目前僅有約4300個泊位,泊位嚴重短缺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2]。這一矛盾凸顯出香港遊艇經濟的潛力巨大,但基礎設施尚未跟上需求。綿長的海岸線、近海島嶼以及世界級地質景觀,為遊艇旅遊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大量遊艇愛好者和高端旅客[2]。然而,泊位不足不僅限制了遊艇的停泊和維護,也影響了遊艇旅遊的體驗和產業鏈的延伸。業界普遍認為,突破泊位瓶頸是發展遊艇經濟的基礎,但更重要的是構建融合多方產業鏈,激活香港獨特的海岸與離島資源,從而釋放遊艇經濟的真正潛能[2]。

政策層面,經民聯在最新報告中提出多項策略,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遊艇中心[1]。其中包括推進「北艇南下」和「港艇北上」政策,實現灣區遊艇「自由行」,簡化遊艇出入境程序及船員要求,實施「定點停靠,就近聯檢」安排,讓遊艇完成入境手續後可自由航行[1]。此外,報告建議加快開拓更多遊艇旅遊熱點,增加本地泊位供應,完善交通和消費配套,並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協調發展工作[1]。這些政策措施旨在打破現有制度壁壘,促進遊艇產業與旅遊、交通、維修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提升香港在大灣區乃至國際遊艇市場的競爭力。

大灣區作為全球重要的經濟區域,擁有27個遊艇會和超過1.8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發展潛力巨大[3]。香港遊艇業總會主席周基倫指出,隨著「遊艇自由行」政策逐步落實,實現遊艇在大灣區內「一程多站」的暢遊,將大幅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與內地遊艇樞紐的吸引力[3]。目前大灣區內遊艇設施分布不均,74%的遊艇集中於香港、深圳和澳門三地,而多數內地城市尚處於遊艇會建設空白狀態[3]。香港憑藉傳統樞紐優勢和地理位置,具備連接東南亞及印度洋的戰略地位,若能進一步放寬政策限制,將有效促進遊艇產業的跨區域協同發展,推動遊艇旅遊及相關產業鏈的全面升級[3]。

綜合來看,香港豐富的海岸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為發展遊艇經濟提供了堅實基礎,但現有泊位短缺和政策限制仍是主要挑戰。通過政策創新和基建擴容,推動灣區遊艇「自由行」及跨區域合作,香港有望打造成為國際遊艇樞紐,帶動高端旅遊消費和相關產業鏈發展。未來,隨着遊艇經濟的持續發展,香港不僅能提升自身經濟多元化水平,還能進一步鞏固其在大灣區乃至全球海洋旅遊市場的領先地位。

資料來源:

[1] www.tkww.hk

[2] www.takungpao.com.hk

[3] www.takungpao.com.hk

[4] dw-media.tkww.hk

[5] www.instagram.com

Powered By YOHO AI